神秘讓我強大 作品

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見張飛

  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聞人升整理完自己記憶之後,就帶著鋤頭回家。

  他自然知道幹這些活是沒用的。

  這就是眼界。

  回到家裡之後,看到坐在屋簷下休息的父親。

  長吁短談。

  “這天,何時才能下雨啊?”

  “大丈夫在世,當提三尺劍,何故效小兒狀嘆息?”

  這話當然不是聞人升說的,而是小幻在搶答。

  “老三,你,你從哪兒學的這話?”好在趙父也聽不明白這種文言文的說法,或者說半懂不懂。

  他只當成是少年學習縣城裡的大人物說話,回家賣弄。

  這就和後世孩子學了老師說話,回家學給大人聽一樣,比如什麼老師不讓抽菸之類的。

  趙父今年才50歲不到,就有了4個孩子。

  也是步入老年了。

  “和縣城一位縣尉學的。”聞人升隨口忽悠道。

  “果然,你少貪心,地裡秧苗澆水沒有?家裡糧食不多了,沒事做就歇著,省口糧食。”趙父說道。

  “這個,”聞人升嘆口氣道,“如今大旱,靠種地是活不下去,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那怎麼辦?”趙父一臉愁苦。

  “我們只有儘早逃難才行。”

  “逃難,能逃哪兒去?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趙父搖頭道。

  聞人升認真道:“我們家位於涿郡,隔壁涿縣,有一位張飛張翼德,我聽說他是個豪俠,我們可以投靠他們。”

  是的,聞人升想要投靠張三爺去。

  張飛可是個重視士子的人。

  自己隨便忽悠幾句,混點豬肉吃不成問題……….雖說他沒什麼名聲,但好歹張三爺早期也不可有什麼士子看得上他。

  只要能說些大勢就行,張三爺就不差那口豬肉。

  何況張三爺前期還沒有那麼放浪,砍人家老小如殺雞。

  他選擇劉關張的原因當然很簡單。

  三國世界,三分之一的基礎都在劉關張的身上。

  聞人升相信這個世界應該是按照三國演義走的。

  那麼提前投了張三爺,混過前期饑荒,之後就能順利藉助三結義,搭上劉備的線。

  最後穩定之後,是自立還是繼續扶劉,就看情況而定。

  至於如何確定是不是按照三國演義而演化的,只要到時候看看華雄是被孫堅所殺,還是被關羽所殺就行了。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三國志。

  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

  董卓派大將胡軫統率華雄等進攻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結果被孫堅大敗,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梟首。

  如果是後者,那就是三國演義。

  想知道一個人是隻看過三國演義還是看過三國志,拿華雄當標杆就行了。

  而現在,聞人升想要簡單活下去,最便利的辦法,就是投靠張三爺混飯吃。

  而且他是現代人,一些禮節和尊卑肯定做不到古代人那樣。

  對於這點,只有劉備才能容忍。

  畢竟劉備缺少謀士,自己都成了豫州牧、皇叔,仍然能容忍諸葛亮高臥。

  何況是最早期。

  早期的簡雍也是放蕩之士。

  而在這時,趙父先是一喜,然後搖頭道:“人家是豪俠,我們只是普通民戶,沒有勇力,如何看得上我們?”

  貿然投靠過去,也只能做個佃農,還不如在自己家裡守著一百畝地等著下雨。

  “我前些天,得了一本書,頗長了些見識,自信能得一門客之職。”聞人升隨口道。

  “哦,那你先去,安頓好了,再來接我們。”趙父倒是沒有太多懷疑,竟然直接答應了。

  聞人升並不詫異。

  這年頭已經動盪不安。

  同村裡許多人都在逃難。

  趙父是見怪不怪。

  放出去一個,也省一口糧食。

  “那好,我就去了。”聞人升一抱拳,就走了。

  當然不能直接走,而是去廚房收拾些乾糧清水。

  這一走,雖然是同一個郡,也要走上兩天路。

  沒多久,二哥幹活回來。

  接著就聽了父親說老三要去隔壁縣吃大戶去。

  “去涿縣怎麼混?”老二趕緊走來問道。

  “隔壁縣有個張屠戶,為人豪俠,家產頗豐,如此旱災,正好投靠,混口飯吃.”聞人升同樣說了一遍。

  老二說道:“三弟既然如此說,在家裡也免不了餓死,乾脆同去。”

  老二其實也是遊手好閒,年輕人總是不喜歡幹那些農活,只有上了年紀之後,娶妻生子後,沒有辦法,才會辛辛苦苦幹這些農活。….隨後兄弟二人準備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