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五十一章 “雙贏”

  而守備司令官大人沒有死,甚至反殺了刺客…大部分議員擔心安森會以此為藉口,絞死哈羅德議長,解散議會,直接由守備軍團管理白鯨。

  很顯然,如果安森·巴赫真打算絞死哈羅德,雖然他有充足的藉口,但無論白鯨港還是城外大約有兩萬人口的農莊與城鎮都不會接受這個結果;即便最後大概率以慘敗收場,讓他們自己選,大概率還是會站在哈羅德議長這邊。

  畢竟無論如何,安森·巴赫都是被本土派來“監管”他們的外來者,而哈羅德再怎樣,也是個“自己人”。

  但他並沒有這麼做,甚至連之前士兵遇襲也沒有直接封城,到現在也只是戒嚴而已…於是一部分人的想法開始變得“微妙”了起來。

  其實如果這位守備司令願意合作,保住他們的地位和財富,就算讓他成為真正的殖民地總督…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畢竟就算反抗也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而如果守備軍團真的能履行約定,整修道路維護治安,對他們這些產業主絕對是有利的…所以自己為什麼要反抗呢?

  至於壓迫和勒索…過去沒有安森·巴赫的時候,本土敲骨榨髓的壓榨也不見少了,白靜被不是也沒反抗;現在多了一支軍團能有多大區別,何況他們還能得到軍隊的保護呢!

  白鯨港提供資金和物資供應,守備司令提供安全保障,並且允許他“偶爾”的腐敗一下,對白鯨港議會(指他們自己)敲詐勒索。

  這叫什麼呀,這叫雙贏!

  反正有沒有安森·巴赫他們都得被本土壓榨,現在被壓榨了還能得到保護,花一份錢同時滿足兩方胃口,還能得到額外獎勵…等於白鯨港議會(指他們自己)贏兩次!

  不少被軟禁在家,遭到風暴師士兵監視的議員們驚喜發現,只要接受這個結果,乖乖躺平,整個世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只一個晚上,原本因為風暴師出現才團結起來的白鯨港議會,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開始分化……

  但對安森而言光離心離德還遠遠不夠,他要的是白鯨港議會徹底四分五裂,方便自己管理(操控)和募集物資(敲詐勒索),但又不影響它的正常運轉與管理能力。

  雖然小書記官提出的那套“招募大量辦事員與徵稅官,建立一套高效管理體系”的官僚主義設想非常美好,但客觀現實是風暴師沒那麼多人手也沒那麼大權力,暫時還是得讓殖民地議會這套自治體系繼續維持下去。

  於是一覺醒來,發現社區間街道都被封鎖,無法離開自己所在社區的白鯨港市民們只能待在家或者附近的酒館裡,相互詢問著昨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沒等他們討論出結果,答案就自己送上門了。

  儘管風暴師封鎖了街道,但作為本地“自由媒體”的《白鯨港好人報》卻依然能暢行無阻,將真實客觀的第一手情報藉由沿街叫賣的報童們,傳遍大街小巷。

  依然是便宜到近乎白送的價格,依然有讓人身臨其境的釋義插圖,再配合某些認字的“讀報人”和報童們沿街叫賣時的口號,一上午時間“守備司令前往大富商威茲勒家赴宴,遭遇暗殺”的消息就傳遍了白鯨港。

  作為本地最正直的媒體,《白鯨港好人報》不僅身臨其境的描述了司令官大人是怎麼一邊保護“正直的公民”梅森·威茲勒,一邊擊殺想要暗殺自己的刺客,還特別露骨的“暗示”是有某些人暗中買兇殺人,並且和“異教徒組織”與前段時間四名士兵遇害聯繫了起來。

  經過這一番沒證據但特別客觀又特別可信的報道,淳樸的白鯨港人民立刻得出了他們自己的答案:

  有某個有權有勢的傢伙勾結異教徒土著,要殺害保護白鯨港人民的司令官!

  報道全篇都沒替“土著民”這個詞,也沒有說是哪位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但這一點兒都不妨礙酒館裡的醉鬼和看客們自行發揮想象力,創造出更加驚心動魄的大新聞。

  反正等傳到瑞珀主教耳朵裡的時候,新聞已經變成了“哈羅德議長勾結異教徒組織,意圖殺害司令官和議會內所有守信者同盟的支持者,讓異教徒統治白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