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二章,王以哲收復東北18。

東北打得雖然很熱鬧,但是知道大局已定的王以哲卻把心思放到了關內。在得知關東軍戰敗東北丟失的消息後,關內的華中派遣軍和華北派遣軍等高層將領開始惶惶不安起來。此時關內的日軍經過幾次增兵已經達到了三十四個師團、六個獨立混成旅團、三個獨立守備隊、一個騎兵集團,共七十多萬人的規模。
這些把重慶政府領導的中央軍打得節節敗退的日軍將領們聽到了八十萬關東軍幾乎被全殲,只有梅津美治郎和石原莞爾帶著二十萬殘餘日軍逃到朝鮮之後都心有靈犀地立即把原本攻擊重慶政府的部隊都收了回來,擺出了一副我是和平主義者的姿態來。
其中最為緊張的則數華北派遣軍司令官杉山元大將了,聽到了關東軍潰敗到臺灣的消息後他立即把正在進攻山西的第二、第五、二十一師團等三個甲等師團緊急調回了平津地區,並且向大本營發電告急,請求再次增兵。
杉山元心裡很清楚,要是第九戰區的軍隊入關的話,和北平盡在咫尺的天津以及稍遠的石家莊肯定是首當其衝,一想到在自己隔壁的八十萬虎視眈眈的虎狼之師隨時會撲向自己,杉山元就嚇出一身冷汗。
因此他除了向大本營發出求援電報外,一面在國內拼命活動以期能在第七戰區向華北方面軍發動進攻前調回本土。因為他屁股下原本是個香窩窩的位子此時就猶如一個火藥桶,隨時都會把他這個司令官炸得粉身碎骨。
現在岡村寧次的第二師團、板恆徵四郎的第五師團以及第二十一師團已經陸續從山西撤回了平津地區,對山西的攻勢也停止下來。但是杉山元還是在考慮是不是要從其他的地方抽調部隊過來,畢竟但從人數上來對比華北派遣軍的人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啊,而部隊的裝備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地球人都知道第九戰區的部隊裝備好得就連那些歐洲的老牌強國都要流口水。帝國的陸軍跟人家一比那就是叫花子。
就在杉山元正在兵力發愁的時候,前方又傳來了一個讓他雪上加霜的壞消息,華中派遣軍在徐州一個叫山東的地方吃了個大敗仗,損失了一萬多人。雖然那是柵俊六大將的華中派遣軍的事情,不關他的事情,但這也把杉山元想從華中派遣軍借兵的想法給拖殺在了搖籃裡。
日本人在發愁,但是和日本人一樣發愁的也是不乏其人,例如我們的委員長就是一個。
“賣報賣報,第九戰區昨日上午正式收復奉天,關東軍二十萬人往朝鮮逃竄!”
“娘希匹!”一句熟悉的國罵又從領袖官邸裡傳了出來,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我們的委員長又在罵人了。
東三省的收復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為王以哲帶來了巨大的聲望,越來越多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東三省,同時也把山東江強大捷帶來的轟動效應降到了最低點。無論南京政府如何炒作,現在人們首先討論的就是東北,以及收復東北後第七戰區的兵鋒又將指向何方,現在已經佔據了華夏半壁江山的第九戰區在它們的領導人王以哲上將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個無論是誰都不敢忽視甚至要抬頭仰望的龐然大物。
收復東北後,即便是最悲觀的人都不會懷疑抗戰的最終結果,東北都已經收復了,其他的地方還會遠嗎?失去了東北的日本不只是失去了一塊地盤那麼簡單,它同時失去的還有支撐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維繫下去的物質基礎。
稍微讀過書的人都知道日本就是一個沒有什麼資源的貧瘠的島國,這麼多年以來全賴著東北三省給關內的日軍和國內輸血。可以這麼說,日本的強大全都依賴於對外部的掠奪和橫徵暴斂來推動本國經濟和軍事的發展,現在東北已經被第七戰區徹底收復,依靠日本本土來供養關內的七十多萬日軍那隻能是一個笑話。
日本現在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那麼好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打跑了日本人之後誰來當這個國家的主人呢?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不是委員長領導的國大黨就是王以哲領導的復興黨了,至於另外的那個紅黨則被自動排除在外了,現在紅黨還在山溝溝裡和日本人玩捉迷藏,暫時可以忽略不計。
在華夏做官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站隊了。現在復興黨的勢頭無疑是如日中天,其領導人王以哲的光芒就像初升的太陽般光芒四射,王八之氣能把人晃暈了眼。
再加上覆興黨現在剛建立不久,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不管你能力是強是弱,到了那裡總有適合你的位子。這無疑就已經吸引了許多有志的人才目光,它不像已經是人滿為患的國大黨,到處都是臃腫的編制和尸位素餐的官員,人浮於事,往往一件很簡單事情卻相互扯皮了大半個月也沒搞出什麼結果。
復興黨在在收復了東北後,一些原本還在觀望的人也毫不猶豫的收拾了包袱往北平、察哈爾奔去。畢竟誰都不是傻子,與其等著復興黨坐了天下後再去投奔,還不如現在就提前跑過去,至少還能混個元勳噹噹。也可能會有人說不如等到大勢明朗時再過去不是更好嗎?拜託,老兄你用用腦子好不好,既然是站隊自然就有風險,要是真等到大勢明朗時再投奔過去,別說吃肉了,你連湯都沒得喝。
所以,自從東北收復後從全國各地投奔哈爾濱而來的學生、學者和各界精英整天都是絡繹不絕,使得原本為人手緊缺而頭疼的王以哲大大的緩解了一口氣。
前來投奔的人是如此之多,這使得黑龍江內部裡也出現了一個聲音,那就是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這些人裡良莠不齊,一下子都湧了進來會不會衝擊到哈爾濱原本好不容易形成的秩序和風氣呢。因此他們建議王以哲要暫緩吸納人員,對此王以哲卻是不同意,他認為良莠不齊這個問題哪裡都有可能存在,我們不可能要求來的人個個都身懷崇高理想,一個個都立志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奮鬥終生,這不現實。
在王以哲看來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受周圍和環境的影響很大,政府身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需要做的是制定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然後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讓新來的人被這裡的環境同化。
自日本人投降後,沒了軍警的監督人們的秩序頓時又開始亂了起來,亦如後世的公交車一樣向來都是年輕力壯者先上,擠個公交車就如同打了一場仗一般累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