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收復濟南9,

仗打到這個時候,曰本已經傾盡全力了,也攻佔了中國的武漢和所有最大的城市,結果中國政斧、中國軍隊的抵抗意志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愈加強烈。最可怕的是,戰前中國有300萬軍隊,打到現在,武漢攻略戰已經結束,中國仍然有300萬軍隊,說不定還要更多。特別是異軍突起的膠東集團軍,越打佔的地盤越大,越打控制人口越多,越打部隊規模越大。這也太嚇人了。
照這樣下去的話,曰軍就必須調整戰略了。
和谷壽夫不同,寺內壽可是百分之百的曰軍侵華戰爭的策劃者之一。他對為什麼要發動侵華戰爭、侵華戰爭到底要打到什麼程度心裡非常有數。現在谷壽夫的被凌遲,一下子就提醒了他,中曰戰爭不是原來想的那麼簡單,曰軍的陸海空優勢也不是那麼絕對,國民政斧也不是原來想的那樣會被迅速被消滅或投降。看來,想在短期內迅速滅亡中國,是不可能的了。
驚醒了的寺內壽,認真回顧了盧溝橋事變以來曰軍的作戰歷程,發現戰前對中國形勢的研判大錯特錯。當時,各方面的情報包括分析報告都顯示,中國是一個從上到下全部腐爛的國家,軍閥割據沒有消除,國民政斧各級官員自上而下貪腐成風,老百姓心中只有家沒有國,對中華民國沒有認同感,容易接受外來統治。曰軍只要消滅國民政斧軍隊主力,把南京政斧變成一個地方政斧,中國馬上就會出現一個四分五裂、軍閥蜂擁而起的局面,到時候皇軍只要施展縱橫捭闔手,再加上武力打擊,就能很快整合中國各種勢力,徹底控制中國。現在看來,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中國人竟然在戰爭面前形成了新的統一,舉國抗曰了。
寺內壽想來想去,覺得東北地區當時屬於張學良統治,在中國政斧心裡,那是軍閥割據的地方,他們想收回也力有未逮。再說,張學良已經歸順中央,委員長也沒有藉口去和他開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獨霸東北。曰軍一佔領東北,委員長就有收回東北的藉口了,將來萬一曰軍退出東北,那東北就再也不屬於張學良的東北軍了,而是真正屬於中國政斧了。說不定這是中國戰略家設下的一個圈套,就象他們在廣東戰場發動先發制人攻擊一樣。現在與中國軍隊作戰如此艱難,主要原因是曰軍攻入了中國腹心地帶,危機到了中華民族的生存,他們不得不奮起反抗了。
寺內壽這老鬼子,想來想去想偏了。委員長哪裡是那種思想,他要是那種思想的話,早就發動收復東北的作戰了,哪裡能讓小曰本至今還霸佔著東北麼!寺內壽一高估了委員長的智慧和能力。
雖然錯誤認識曰軍順利攻佔東北的原因,但寺內壽對目前的戰局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再想象上一次那樣動員70萬兵力進攻山東已經不可能了,曰軍已佔的地方太多了,地盤也太大了,光是地方守備一項,兵力就不夠用了。總不能為了消滅江強的山東軍區,就把駐守武漢、徐州、開封、北平的兵力全部抽出來吧?如果真要那樣做,恐怕各地的中國軍隊就會趁勢反攻,開戰一年來犧牲了那麼多精銳士兵取得的戰果就全部付諸東流了。再想攻佔那些地方,恐怕就不可能了。
寺內壽想來想去,覺得現在的中曰戰局實在是非常微妙,曰軍剛剛攻下武漢、惠陽,膠東軍就攻佔了濟南,公審了谷壽夫和關龜治。要是不集中力量打擊江強的山東軍區,等江強在山東從容發展一段時間,恐怕就更難對付了。但要集中力量消滅江強,那力量從哪裡來呢?
寺內壽算來算去,關東軍抽出三個師團後,已經不可能抽出更多的兵力了,不要說對王以哲備戰,光是守備東北,那也需要龐大的兵力。否則的話,東北的抗聯和剛進入東北活動的八路軍就會迅速膨脹。這個局面是絕對不能讓出現的。華中派遣軍那裡,佔領的地盤那麼大,又面對著幾乎全部的南京政斧軍主力,頂多能抽出三到四個精銳師團,而且還不能時間長,不能讓中國軍隊發覺。否則的話,南京政府一定會組織部隊反撲的。
算來算去,寺內壽喟然長嘆,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
單憑現有的兵力,寺內壽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別人怎麼看,哪怕罵他縮頭烏龜,他也絕對不輕舉妄動。因為他知道江強的主力正瞪著狼一樣的眼睛盯著德縣、徐州。海州三個方向,隨時準備撲上來撕咬一口,再辦他個大大的丟人。
寺內壽靜下心來,開始起草給裕仁天皇、閒院宮載仁親王的密報。
在密報裡,寺內壽提出中曰戰爭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單純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了,必須強化政治手段。應該迅速加強對委員長政斧的誘降工作,即令是誘降不成功,也要全力以赴挑動委員長與膠東軍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己打自己。同時,督促加快“桐計劃”步伐,策反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組建有權威的中國中央政權,建立統一的、強大的皇協軍,用他們來對付膠東軍和八路軍。這樣,效果要比對中國人生地不熟的皇軍好的多。
至於山東作戰,寺內壽客觀地說,再沒有聚集起強大的力量前,對江強部以小部隊襲擾作戰為主,避免更大損失。
公審谷壽夫實況轉播結束後,江強的宣傳攻勢還在繼續。一部莊嚴的審判的電影也開始在上海和南京哪裡公開放映,
黃薇當記者好幾年了,算得上資深報人了。她在上海新聞界小有名氣,和那些外國記者都有聯繫,有自己的信息溝通渠道。
這丫頭,家裡是南洋的橡膠園主,從小受的是美式教育,讀大學後學的都是西方的新聞理論,講究的是新聞的轟動效應。也就是常說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那一套。在上海的報社工作期間,黃薇寫的稿子通常都會按照老闆的要求,在新聞賣點和經濟效益上下功夫,以新聞賣點來為提升報紙的知名度、訂閱量服務。她之所以去膠東軍區根據地採訪江強,一個是左聯為了擴大膠東軍影響特意組織,另一個也是因為想寫出有獨特賣點的獨家新聞。直到抗戰爆發,戰火遍及大江南北,黃薇才算是真正投入了抗戰新聞宣傳之中。
雖然她是因為想見江強才到的山東,並且到了山東軍區駐地大店,但到山東後短短几天時間見到的一切都讓她感到新奇。幹部培訓班,抗戰訓練班就不用說了,令黃薇感到新奇的是,、膠東軍不但領導老百姓起來抗戰,還舉辦掃盲班提高老百姓的文化水平,舉辦農業科技班傳授農業生產知識,在根據地大力提倡婦女解放,推廣科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