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八十一章,收服五虎門


虹口區政府這個時候宣佈去德國人員的名單,還有就是上海虹口區,黃海艦隊出訪德國,護航的是美國的第七艦隊,這個時候主要還是江強給自己的艦隊上一道保險而已,說白了就是怕死,沒有辦法自己的艦隊還沒有打過一仗,最主要的就是怕英國人的報復,因為這個時候的虹口區已經是英國人的死敵,這幾年就是不停的對英國人發動戰爭,打的英國人已經沒有脾氣了,這個時候的英國軍艦是一定會報復,沒有辦法只好用錢鋪路,美國海軍這個時候和上海虹口區的關係也是最好的,簡直就是上海虹口區最大的運輸公司,那些美國海軍可以說個個富的流油。
江強也是為奧運做最後的準備工作,這個時候的江強做事情還是很小心,不時的到艾斯這裡來商量就是到德國的行程,還有就是去法國去訪問,就是為一戰死去的勞工,從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到1918年11月11日戰爭結束,英、法等國共從山東、河北、江蘇、天津等地招募了14萬華工進行艱辛的戰勤工作,其中有近七成來自山東。1917年10月,臨朐縣胡梅澗村村民馬春苓和同村11名村民報名參加英國招募華工活動。按照《招工合同》,工人們不但每月可以領到12塊大洋,他們在中國的家屬每月還有10塊大洋的養家費。這對於那時普通中國人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許多為英軍服務的華工在法國一直工作到了1920年,而大部分為法軍服務的中國人則工作到了1922年。徐國琦說,可以確信,由於敵軍炮火、瘟疫和傷病,至少有3000名中國人在歐洲或是去歐洲的路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據上峪村華工後裔回憶,程玲的爺爺畢粹德就是戰後在野外做飯時被殘留的炸彈炸死的。14萬一戰華工不僅僅是付出汗水和鮮血的戰場苦力,更是規模宏大的文明使者。
加入協約國後,參戰便成為了北洋政府的義務,但國內反戰聲一片,而且當時舊軍裝備落後,實在無法支撐一戰的戰鬥。所以北洋政府便決定向歐洲輸出勞工,以勞動力代替戰鬥力加入一戰,而這些勞工就成為了北洋政府的犧牲品,他們如同“黑奴”一般被賣往歐洲。但歐洲為什麼會認同“以工代戰”呢?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就是歐洲,而且戰爭幾乎都是歐洲人在“自相殘殺”,恰逢工業革命的完成,戰爭由冷兵器進入現在武器時代,這也使得戰爭的傷亡無限制增大。在戰爭這塊大“磨盤”的消耗下,歐洲本就稀少的人口又如何能支撐呢,且不說前線戰鬥兵士,後方戰鬥力的空虛便成為了最大的問題,無數農田缺少農夫耕作,而工業的生命線-----礦業也處於極度缺工的狀態。
其中以法國尤甚,法蘭西吸收了絕大多數的中國勞工,並將他們安置在各個礦井進行發掘工作,或者是荒地上進行開墾工作。通俗來說,就是哪裡活“髒”就將中國勞工往哪裡派。也是從這以後,十幾萬的中國勞工便更加辛勤的工作了,而當時有的礦井與工地位處戰爭前線,時常要面對雙方槍炮的襲擾,稍有不慎便會一命嗚呼,別國的勞工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都紛紛選擇罷工和停工,但中國勞工卻敢於繼續進行勞動。法蘭西軍部開始讓中國勞工正式進入了軍事一線,不少的中國勞工都被安排到了軍事工業的生產上,他們有的從事子彈生產,有的負責軍艦製造,有的負責軍用鐵路線的維護,又或是公路的維保。這讓法國的軍事生產上隨處可見中國勞工的影子。
眼見中國勞工的“強大”,軍方又更進了一步,開始安排中國勞工在炮火下為法軍運送軍用物資,或是輸送傷亡士兵,甚至是幫忙掩埋戰死軍士。但中國勞工們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尋常百姓,面對戰場這樣的修羅場,他們也是十分害怕的,在法國的勞作中,不少勞工都死於了一戰戰場,也有的因為見識過戰場的殘酷而患上了精神疾病,其境地十分悲慘。
而這些仍在海外的勞工們也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得了法國政府與民眾的認可,一戰結束後,按照最初的協定,中國勞工們應該要隨船回到祖國。但這時候,無數的法國女性站了出來,她們共同請願法國政府能夠留下中國勞工,因為中國人的勤勞與毅力已經深深地折服了她們,她們希望中國勞工能夠留在法國,幫助滿目瘡痍的法國進行重建工作,這裡重建不僅包括設施重建,還包括人口重建。法國政府在看到請願書後,對於這一觀點也是極為認可的,當時的法國雖然贏得了一戰的勝利,但幾乎犧牲了整整一代男性,如果不迅速尋找大量男性進行人口填充,那法國的人口沒落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我們通過歷史的回顧,應當要認識到這些勞工的偉大,是他們在世界上為中國人掙下了勤勞的名聲,也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與生命將舊中國抬入了戰勝國位列,他們以凡人之軀幹成了偉大的事業。中國勞工遠赴歐洲戰場保家衛國,2萬餘人埋骨異國。這個就是江強為什麼要去法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