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五十四章,青海,青海。


這個時候還真的是馬步芳自己找死,前幾天馬步芳的一個騎兵營襲擊了蒙古的一個部落,還殺死江強他們的三個士兵這個時候正好給江強他們一個最好的出兵理由,這個時候的唐聚五命令在蒙古的倆個師和一個坦克旅,新疆的一個師從哈密出發直接奔向安肅道,設道尹。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這個時候就一個營幾百人嚇得馬上投降,這個時候也是把有罪的那些太壞的人殺了,最好這些當兵的留下五個人其他的人往張掖方向前進,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土特產品有元蔥、蘋果梨、烏江米、紅棗、髮菜、絲路春酒等。張掖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縣區。
秦漢之際,北方的匈奴族強大起來,擊敗並趕走了月氏人,河西成為匈奴右賢王的領地。黑河東、西分別由休屠王、渾邪王分領。西漢時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兩晉南北朝時期,沮渠蒙遜在張掖建立北涼國,都建康(今高臺縣駱駝城),他採取發展農業,大興儒學,擴大同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繼承發揚漢文化,推廣佛教,翻譯佛經,開鑿石窟,並以當地音樂、歌舞與龜茲樂相結合,創造新的音樂《秦漢伎》等措施,使張掖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成為北方中國佛教的中心,同時也使張掖成為中國內地與西域通使和商貿的中介。北魏(386-535年)時,《秦漢伎》傳入中原,稱《西涼樂》,成為北朝宮廷的“國伎”;張掖的佛教音樂傳入中原,稱《西涼州唄》,成為北朝佛寺的法樂。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
唐時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河西的國際貿易地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張掖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場所。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昌盛。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經,途經張掖。詩人陳子昂奉旨視察張掖,寫有《上諫武后疏》。王維、高適、岑參、馬雲奇等駐足甘州時均留下著名詩篇。甘州音樂《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後,唐玄宗改製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邊塞曲流入中原後,成為教坊大麴,以《甘州曲》《甘州子》《八聲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詞牌、曲牌流傳甚廣。唐末,張掖與中原、西域關係密切,通互市,發展貿易;僧侶往返,佛教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北宋時期,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擊敗甘州回鶻,建立西夏。繼承漢文化傳統繼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興辦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明清時期,張掖為甘州府治所,甘肅提督統軍駐地,節制涼州、肅州、西寧、寧夏四鎮總兵。清王朝在西部的歷次軍事行動,均以甘州為軍事提調中心和後勤補給基地。清末,張掖人王之佐留學日本時,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鄉後宣傳革命主張,他的《致馬安良書》,公開支持武昌起義、擁護共和、廢除帝制,風靡全省。1927年,設張掖縣。
這個時候張掖就一個團的士兵看見大量的軍隊圍過來,想都沒有想就全部投降,這個時候的馬步芳在西寧已經是驚慌失措了。心裡想,不就是搶了你一個商隊,也沒有把我們青海全部拿下的意思吧。這個時候的馬步芳想寧夏的馬洪奎求救,那個馬洪奎的人說,我們暫時不要動,那幫上海人就是個草原上的狼,恨著呢,你要是動的話我們這裡肯定是保不住了,還有警告那些士兵還有老爺家的幾個公子,千萬不要去招惹那幫草原上的狼,就是蘇聯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何況我們這些兵,這次馬步芳也是你就搶了他們的一個部落,就是不該殺死那幫部落的人,他們正在找藉口把我們西北給拿下,這個時候馬步芳還去招惹他們簡直就是嫌命長,還有把靠近邊境的士兵都撤回來,這樣他們就沒有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