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

嚴禁大秦黔首在鄉野議政。

禁止博士以古非今,若不遵守,則取締上朝議政權。

焚燬六國史書、詩歌以及百家傳承書。

李斯三板斧砸下來。別說博士們震驚得渾身僵硬,就連大秦的法家官吏們一個個也震驚地瞪大了雙眼。

現場只剩下“咕嚕嚕”鍋底水泡翻騰的聲響。

張嬰先看向嬴政,仲父臉上的神情很淡,但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李斯身上,即便不是贊同,但也沒那麼反對。

張嬰又轉頭看向扶蘇,他本以為扶蘇會眉頭緊鎖,甚至是按耐不住要出頭說話,畢竟記載中扶蘇和嬴政就是因為“焚書坑儒”而起衝突。

沒想到扶蘇雖然微蹙其眉,但也沒有任何反對錶示。

張嬰又看向其他的朝臣,發現大秦官吏們震驚歸震驚,也有人嚷嚷著:

“荒唐,這是何等的荒唐啊!”

“有教無類啊!大秦此舉無異於自絕根基。”

“這些可都是聖人言,豈可隨意損毀?”

……

但即便有人在嚷嚷,這動靜也不是很大,因為連出聲的人都只敢藏在暗處。屬於能聽到不少人在提反對意見,但一眼看過去,烏壓壓一片人頭,沒人願意與你對視,壓根不知道是何人在說話。

片刻後,嬴政忽然開口道:“諸位對李廷尉的提議有何意見?”

朝臣們神色各異,沉默了一會,終於有人站出來反對,但他的反對並不是完全否定“焚書”,而是認為李斯下令焚燬的書籍種類太多了,建議保留自古以來的史書、醫術、農書等,還有很多上古詩歌中有講述民俗、農業方面的知識,也要保留,不能為了焚燬詩歌而焚燬詩歌,必須看內容……

張嬰見狀很是震驚,流傳千年的“焚書坑儒”事件,雖然還沒達到坑“儒”這一個大高潮,怎麼進展的這麼順利?儒家和法家不應該互相鬥嘴一番嗎?

是,大秦是曾經發生過一次焚書事件,這還要追溯到商鞅時期,他認為儒家提倡的禮樂制度、仁和義,尤其是反對攻戰和恥於戰爭等思想,視為會令秦國軟弱倒黴的害蟲。

所以他搞了一個“燔詩書而明法令”,燒儒家的《詩經》《尚書》等書籍,試圖將大秦黔首們的價值觀全部法治統一,比如鼓勵農民工耕地,鼓勵黔首積極備戰。

但商鞅之後,秦國在一百多年再沒有焚過一次書,嬴政上位之後更是集百家之長,選人不看出身只看才智謀略,還修建博士學宮,召天下讀書人來大秦。

如今法家李斯再次號召焚書,不說其他家,儒家就這麼從心地認了?都沒幾個人起來抗議。

張嬰實在憋不住道:“博士淳于越,焚儒家典藏你都不反對?”

淳于越一頓,冷聲道:“臣自是反對的!但臣反對的是焚燬所有藏書。若像李廷尉所說,只焚燬鄉野民間的藏書,並不焚燬貴族以及百官私藏的書籍。

某認為不無不可,畢竟百家典籍本就藏在博士學宮及秦官貴族家中。”

張嬰:!!!

他懂了。

怪不得反對的聲音寥寥無幾。

因為李斯提議的焚書,焚燬的是平民、鄉野士子的書,並沒有觸及官員貴族的利益,這也代表著,底下識字的黔首會斷層減少,會考科舉的平民自然也會減少。

即便法典類的書籍不燒燬,有平民天才撞了大運,拜了吏為師,成功科舉。

但平民學子自幼只知道法典與秦律,而貴族出身的多能學習百家之長,兩者相比,貴族學子再次天然佔據優勢,身居高位。

所以這也變相地成為一個能保住貴族階級,禁止下民快速上升的方式。

當然,他們沒那麼反對焚書的緣由肯定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