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往何處zy 作品

第四十七章 光輝歲月

拉特蘭教的發展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就拿先知來說,那位先知在建立拉特蘭教時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為那些賦予薩科塔的能力是以透支先知的生命來獲得的,至於背後還有多少人因此而死去,已經不得而知。

先知死前將重任傳遞給了下一任的先知,後者同樣只活了不到十年便撒手人寰。

根據史料記載,百年深海浩劫期間的歷代先知普遍壽命不長,在接任先知這一使命後大多隻有十年左右的壽命,最短的甚至只有兩年。

並且除了戰死的先知以外,其他先知的死因無一例外均是死於極速衰老。

根據後人對先知們的研究表明,想要維持薩科塔一族對抗深海的力量,先知必須獻祭自己的生命力來達成這個目的,某種意義上來講,先知就是薩科塔族換取力量的祭品。

知道這一內情的人們往往都對先知充滿了敬佩,而每一代先知們不懼死亡前仆後繼地繼承著這一使命,又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願意追隨著先知。

除此以外,拉特蘭教主力也曾多次面臨強大的海怪時而全軍覆沒,而後又依靠群眾的力量迅速復甦,繼續他們的對抗,週而復始。

大約在浩劫開始三十年後,拉特蘭教終於成功團結了在拉特蘭地區的全部薩科塔族和來自伊比利亞的黎博利族。

那些黎博利雖然不具備如薩科塔一般的力量,但他們依舊跟隨並信仰著拉特蘭教,寄希望於此對抗來自深海的勢力。

並且在很多情況下,這些伊比利亞人往往比拉特蘭人對拉特蘭教更加充滿信仰,對深海勢力的抗爭也更加激烈。

這個原因並不難解釋,相較於尚有一方領土的拉特蘭人,這些剩下還活著的伊比利亞人都是背井離鄉逃難到拉特蘭而來,他們的家園早就已經不復存在,傷亡也更加慘重,他們對深海勢力的痛恨遠甚於拉特蘭人。

後來的伊比利亞人還自發組建了軍事組織,借拉特蘭教的威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收復失地運動,對深海勢力甚至是深海之神發動不計其數的襲擊行動,在大陸與大海的這場戰爭當中,伊比利亞人往往都是衝在最前線與敵人殊死搏鬥。

雖然他們無法像薩科塔族一樣能夠利用銃遠距離攻擊海怪,但藉助了火銃彈藥的爆炸技術,大幅度增加爆炸威力,發明了以拉特蘭教技藝為基礎的特製炸藥。

相較於銃,炸藥的使用要簡單很多,威力也更大,但卻更加危險,並且在當時的泰拉還並不具備成熟的遠距離發射炸藥的技術,與海怪交戰的戰場往往又是洪水滔天,點燃延時引爆炸藥的方法很難實施,經常會因為被水淹沒的緣故熄火。

但無畏的伊比利亞人直接選擇了成功率最高的引爆方式,即抱著炸藥衝向海怪和它們同歸於盡,雖然海怪有著再生的能力,但對付一些再生力低下的低級海怪還是不成問題,這種不計成本的攻擊方式也在很多時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陸雙方就這樣進入了對峙狀態,互相都再難以向前一步,這場戰爭就這樣持續了近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