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 作品

第246章 如何破壞真社會?

    集體的利益一致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定然有人會損失地更多,也定然有人會損失地最少,甚至不損失。

    對於真社會性的動物來說,一切造物都是公有,並不存在私有的概念。

    私有,源自於早期生活中人們對於食物的需求的淘汰。

    不試圖佔有食物的,會餓死。

    佔有慾,是被自然淘汰出來的。

    用文學者們喜歡的貶低性描述,叫做“獸性”。

    這是根植於人類基因的本能。

    堯言注視著已經擴張到他生前熟悉的“城市群”規模的魔人城市,視線低垂。

    魔人的社會,沒有“私有”可言。

    她們獲得的物質,是按照她們需要的量度發放的。

    “我親手拿回來的,我自己做出來的,所以屬於我自己”這種邏輯,並不存在。

    按照需求分配。

    體力勞動消耗大的,給更多的食物,給足夠恢復完全的休息時間,危險性高的,給予足夠受傷恢復的資源。

    魔人們的萬能細胞數量,讓她們絕大多數的創傷都能夠恢復過來。

    對於她們來說,殘疾也並不是什麼大的傷害。

    人類或許會搞錯需要和想要的區別,但是魔人不會。

    什麼樣的工作分類,給的物品就不同,不以你的意志思考為轉移,只按照實際消耗來計算分配。

    腦力勞動比起體力勞動更高尚?

    那是堯言生前的人類世界的想法,他們的價值觀,而不是這個世界的“人類”的想法,不是魔人的想法,更不是這個魔人城市的價值觀。

    由根植於人類基因中的資源佔有慾望,自我保護慾望從自身擴展到自身佔有的事物,包括實物和地位。

    自我定位,自我認識。

    這就是優越感的來源。

    而脫離體力勞動生產的第一批人,無需進行“體力勞動”。

    以階級劃分開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社會地位的被塑造,就開始了。

    另外一個來源......

    對資源的佔有慾望,不僅僅體會在實際的物質上面。

    在某個人的思維裡,“人與人的關係”的結構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