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 作品

第197章 思維也是有發育期的啊

    有些人會覺得沒有愛情,沒有戀慕傾向似乎是種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並不是。

    至少堯言認為不是。

    在他所知之中,關於人類情感方面的,關於人類生理機制的研究中,關於愛情親情友情的關係,堯言比較熟悉的有幾種。

    一種可以簡明地以交錯的圓形說明的理論模型是,友情愛情親情之間本身就有重合區間,而且是互相重合。

    至於是重合多少,個體差異和無法量化的情況下,也同樣是個未知事項。

    又或者另一種理論模型,這種理論模型認為愛情友情親情是一種東西。

    是因為人們人為劃分定義出了所謂的愛情親情友情的區別。

    而且人類因為會模糊定義這個缺陷,會將“相關”的東西也划進去。

    比如把性的衝動也划進所謂愛情裡。

    如果這能算是愛情,那麼小電影之類的東西的確充滿了愛情。

    還有一個理論模型是關聯關係、個體關係、緊密關係和親密關係四個層級,按照這種遞進式階梯給陌生人、朋友、親人、戀人發獎牌。

    很不巧的是,堯言傾向於第一和第二種。

    他認為人類的情感關係源自於古老時代社會群體關係,是由群體關係發展而來的,基礎應該是相通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人類會傾向於某些區間。

    用一個例圖來表示,就像是花瓣的花。

    中心部位的圓形是共通的,友情愛情親情各佔一片,分為紅黃藍色然後……

    中心是可劃分的。

    極端地說,根據個體的不同,中間的部分可以變成任意一種情感,變成紅黃藍色比例不同的調色盤。

    某個個體中心部位可能是1:1:8,讓他重視親情,又或者是1:8:1讓他重視友情。

    生前的他最厭煩那些精神意識價值觀不可能被改變的言論了。

    記憶語言經驗的價值觀註定了人的精神意識是可以被改變的,“學習”的機制本身就是註定能夠被改變的。

    如果要說xx的權重大,學習的內容不會改變……

    生命?

    生命的權重很大吧?

    但是生命觀不可以被改變嗎?

    如何改變,改變到什麼程度是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口咬定不能改變的傢伙,還不如自己找個地方待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