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 作品

第二百九十章 臨行準備

  戶部眼下並不缺錢,但長生並未批覆與新軍軍需有關的公文,而是喊來了左右侍郎,只道御史臺最近忙於整頓吏治,查抄貪腐官員,戶部的事情自己暫時無暇顧及,關於新軍出征的軍需保障,由兩位侍郎全權決斷。

  當官兒的有個通病,那就是怕擔責任,好不容易混到今天這個地步,萬一什麼事情處理不好,再被追責降職,那就得不償失了,聽長生這般說,再見到他其他公務都辦理了,唯獨留下了兵部的公文,二人瞬間想到長生在推卸責任,因為保障新軍軍需供給是眼下的頭等大事,這事兒辦砸容易辦好難,是個不折不扣的苦差事。

  長生甩鍋,二人也甩,只道保障新軍軍需一事一直由吳雨生負責,而今三路兵馬已經開拔,供給軍需一事還是由吳雨生繼續負責較為妥當。

  有些時候自作聰明的人做的事情,只是真正聰明的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二人不知道的是長生要的就是他們這句話,如果自己直接命令吳雨生全權處理此事,吳雨生就會遭到戶部所有人的排擠,而戶部所有人也都會知道他很器重吳雨生。

  聽得二人言語,長生表現出了些許憂慮,“先前指定他負責新軍軍需只是隨口一說,此人終究年輕,怕是難當大任,還是二位辛苦一些較為穩妥。”

  好不容易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扔了出去,二人豈肯再接,急忙甩鍋,只道吳雨生雖然年輕,卻多有才能,還是堪當大任的。

  長生又顧忌吳雨生官職太低,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末微小吏,怕是朝廷會提出質疑。

  二人隨即表態吳雨生辦差勤勉,多有政績,可以發文吏部,給他升上一級。

  為了讓吳雨生背鍋,二人也算是絞盡腦汁了,而這正是長生想看到的,便“勉強”同意,只道自己馬上要趕回御史臺處理緊急公務,保舉吳雨生一事就由二人聯名書寫公文,發往吏部。

  有了此番升遷,在他卸任戶部尚書之時吳雨生再升一級,以侍郎之職行尚書之事就順理成章了,不過那一級得留給皇上來升,當皇上得知吳雨生與自己並無私交之時,一定會升遷重用。

  兩個侍郎並不知道在無形之中提攜了一個競爭對手,只當找了個背鍋的倒黴鬼,不但沒有聞嗅到危險,反倒暗自輕鬆,如釋重負,竊喜聯名,發文吏部。

  離開戶部,長生又去了一趟米鋪,買了粳米,高粱,粟米,蕎麥,蓮子,五種米糧盡數研磨成粉,這些穀物都有健胃益氣之效,混合之後既可以喂服母馬催奶,亦可喂服馬駒健胃。

  回到御史臺,長生去馬廄尋到楊開,將米粉交給了他,說明用法之後自回公堂,自諸多公文中尋找毗鄰西川那些州郡的吏治公文,西川甚是偏遠,周圍的州郡吏治腐敗,但嚴查貪官所得贓款並不多,這正好給了他親自前去督辦的理由,皇上之前窮怕了,把錢看得很重,出去給朝廷撈錢,皇上自然不會反對。

  長生此前還讓餘一暗中知會各地的巡查使,留意倭寇的行蹤,但巡查使發回的公文中並未提及此事,對此長生也不感覺意外,一來時日尚短,對於道聽途說的消息巡查使也不敢隨便稟報。二來倭寇暗中行事,自然會隱藏行蹤。最主要的是眼下大唐有很多地方不在朝廷的管轄之下,倭寇若是潛伏於藩鎮掌控的轄區,朝廷自然無從查找。蘇丹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