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柴爐 作品

第五百九十五章未來才是星辰大海

    經過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加之普及義務教育,開啟民智。

    很多百姓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舊有觀念與新的認知之間的一種極度的割裂感。

    比如說,當初市場監管局允許建築類商行成立。

    註冊商行,其實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

    按理來說,建築類商行對於之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百姓來說,是階層跨越的千載良機。

    然而,事實上,別說是普通百姓了,便是那些勳貴、豪商,都畏縮不前。

    除了樊會,沒有一個人敢做建築商行。

    即使有大秦建築集團這個龐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沒多少人敢涉足建築商行。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這種事情,以前一直都是朝堂牽頭主導。

    下面的人只管幹活兒,都動輒有掉腦袋的危險。

    長久以來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活兒根本不是人乾的。

    事實上呢?

    樊會的建築商行成立後,縱橫咸陽、洛邑、廣南,賺錢賺到手軟。

    等一些豪商反應過來,想要再入行的時候。

    他們發現,熟練的工人,以及穩定的合作渠道、供貨渠道,基本上都被樊會壟斷。

    他們這個時候入場,也只能的吃點邊角料。

    即便如此,這些後入場的人,也賺的盆缽皆滿。

    如今大秦的各種制度以及硬件設施,已經極為完善。

    如果說趙昆最不滿意的地方,就在於百姓的思維模式,還沒有掉過頭來。

    以前華夏初統,為了維護朝堂統治,嬴政選擇延續使用嚴苛刑律的做法。

    以至於,百姓們被那一套嚇破了膽。

    所以,儘管他們現在逐漸感受到了,以前的各種約束已經慢慢放開。

    但是,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

    趙昆還記得,當初關中新開設的鍊鐵廠舉步維艱。

    不是他們出產的東西質量不好,而是因為根本沒人敢用。

    當初嬴政曾經下達政令,民間不得私自擁有鐵器別說是菜刀了,甚至連鐵鍋這種日常用品,都是一里之民合用一個。

    那個時期雖然短暫,但只要經歷過的百姓,都記憶猶新。

    他們可是親眼見過因為違反這條律例,被連坐一里的慘事的。

    當初那個律法,即便是在後來的嬴政看來,也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但君無戲言,嬴政抹不開面子直接改掉。

    只能屬意下面的各級官員,在私下裡取消這種限制。

    然而,百姓們認死理兒,死活不從。

    這種事情,不認死理兒也不行。

    畢竟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幾百口人掉腦袋的大事兒。

    即便是最後嬴政在趙昆的勸說下,以帝王的名義宣佈取消之前的律法之後。

    也有很多地方,是在很久以後,才逐漸適應了新的規定。

    恐懼這種東西,是能夠根植於人心深處的。

    之前嬴政的一些手段,過於嚴苛,以至於現在大秦的百姓,一個個多少都有點心理陰影。

    開放報紙,就是趙昆為改變這種狀況,專門制定,的政策。

    不過,找目前來看,貌似被那群商戶帶跑偏了。

    趙昆翻動著手中的報表,隨後將兩份報表抽出來,放在一旁。

    一般被他如此對待的奏摺,都會被後續關注。

    陳平拿起來一看,發現那是兩份比較獨特的報紙申報表。

    一份是《民生日報》,主要要做百姓遇到的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的報紙。

    另一份,則是《百家學報》,是蘇理亞聯合大秦學宮諸多學院,打算製作的一種報刊。

    陳平大概掃了一眼,兩種報刊是不同的種類,而且與國事時報模式完全不同。

    但是,按照他的經驗,這兩份報紙的內容,根本沒什麼市場。

    一個是家長裡短,一個是專業性太強,受眾太小。

    趙昆笑而不語。

    陳平就是再天才,恐怕也理解不了還未出現過的東西。

    事實上,《民生日報》才是真正的新聞報刊,花邊八卦,世間百態這些東西,才是百姓們最喜歡的內容。

    至於《百家公報》,趙昆已經看到了一些學術期刊的影子。

    有這兩份報紙,這件事情就不算虧。

    面對陳平的提問,趙昆笑而不語。

    他需要這個時代按照他想要的方向發展,而發展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創造未來。

    等未來真正強大的那一天,才是星辰大海。

    如今只是一個開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