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柴爐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七章時代真的變了,新的制度

    深夜,咸陽宮中。

    嬴政和扶蘇相對而坐。

    “你們可知道,此舉一旦成為固例,意味著什麼?”

    嬴政放下手中的奏摺,閉目半晌,這才說道。

    “決議會一旦建立,權力定然會有所分散!”扶蘇笑道。

    嬴政手中的那份奏摺中,趙昆提出了決議會的請求。

    所謂決議會,是趙昆提出的一種構想。

    參照議會的架構,但是相對來說,又比只有立法權的議會權限大得多。

    它不僅擁有立法權,而且對大秦的任何重大事務,都有處置權。

    決議會人數共計九人,均選取朝堂重臣,由皇帝指派。

    即便是皇帝想要下達某個旨意,也需要決議會表決。

    這就相當於一個擴大版的內閣。

    如果這個機構真的設置起來,每個議員的權力將大得可怕。

    人人都當的起宰相之稱!

    嬴政不明白,為什麼趙昆要執意推行這種制度。

    他建立大秦之後,自稱始皇帝,就有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之意。

    決議會定然會分攤帝皇的權力,這在嬴政看來,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扶蘇和趙昆都清楚嬴政的想法,但,他們有信心說服嬴政!

    “父皇,除了剛才那份奏摺,我這裡還有一份昆弟的密信,這份密信是我們父子一起看的!”

    扶蘇說著,從懷中拿出一份牛皮紙密信遞給嬴政:“父皇,之前我也不明白昆弟的用意,當我看完這份密信,突然覺得,對於如今的大秦而言,決議會完全有設立的必要。”

    “昆弟說,在歐洲大陸,羅馬早已施行了共和制。這幾百年來,羅馬在歐洲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這種制度。”

    “羅馬?就是那個能夠跟我大秦媲美的國家?”嬴政皺眉。

    其實早在很早以前,他就聽趙昆提起過這個國家,並擔心對方是否會趁著大秦內憂外患,前來侵略。

    如今聽扶蘇說起羅馬,表情逐漸變得凝重。

    其實在三百年前,羅馬人就驅逐了國王,成立羅馬共和國,形成了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為主要架構的體制。

    這種先進的制度,讓羅馬在將近三百年的戰爭史中罕有敗績。

    直到一百多年以後,貴族派支持的蘇拉成為終審獨裁官,羅馬共和國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即便那個時候,也沒有人敢說羅馬共和國的失敗是因為體制問題。

    問題的根源在於,羅馬的失敗主要還是落後的奴隸制。

    然而,大秦和羅馬不同。

    大秦在趙昆的帶領下,已經逐漸由農耕文明朝工業文明轉變了。

    在這種情況下,專權帝制,反而會逐漸成為限制。

    當然,趙昆開決議會的本意,並非削弱皇權。

    這天下,畢竟是大秦歷代君王奮鬥七世打下來的,怎麼可能拱手讓人?

    決議會,最終不過是為皇權服務的工具罷了。

    決議會中的九人,各有一票,但趙昆特意在計劃中寫明,皇帝在決議會中,擁有一票否決權。

    這是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嬴政為始皇帝,氣吞萬里,一統諸夏。

    趙昆自認為在治國方面,遠不如嬴政。

    但是,並不是說他不適合當皇帝,只是他們這兩代之後,還有後世的皇帝。

    在子孫後代中,總會出現幾個不成器的。

    到那個時候,決議會的存在,就成為維護皇權的保險。

    趙昆相信,哪怕是再草包的子孫,也不至於連決議會過半的票數都拿不到。

    如果真是那樣,大秦的江山不要也罷!

    另一方面,如今的大秦,已經和過去不太一樣了。

    以前,大秦國內情況其實比較簡單。

    只依靠嬴政的權威,就能夠保持國內安定。

    但如今,隨著人們的口袋逐漸鼓起來。

    不同的社會階層已經逐漸出現,這必然會導致訴求的不同。

    各種事務,千頭萬緒之下,怎麼可能靠皇帝一個人就處理的過來?

    這種情況下,帝王如果真的勤政,反倒會起反作用。

    畢竟,人力有窮時。

    “現在人們都說大秦已經分為新舊兩個朝堂,雖然此言未免太過無稽,但也並非不實!”

    扶蘇笑道:“決議會的九人團中,兒臣認為,三公九卿,當有六人!”

    嬴政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下來。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完全是靠嬴政和趙昆的威信持續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