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柴爐 作品

第五百二十二章朕做不做皇帝又何妨?

    聽到這話,蒙毅愣了愣,一時竟無法反駁。

    是啊,陛下兩度統一天下,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做不做皇帝,又有何區別!就在嬴政和蒙毅談論大秦未來的時候,陳平正看著眼前的賬本,一陣失神。

    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大秦國家銀行已經開到了各個外郡。

    哪怕是極南的象郡和南海郡,也有了銀行的分行。

    陳平一直堅持按照趙昆制定的計劃,發展銀行。

    如今,單是關中銀行的存款總額,就超過了大秦國庫的錢財。

    按照新幣和舊幣的換算,足有將近十五萬萬錢。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幾乎已經取代了國庫的作用。

    之前大秦國庫支出,多半在修成築路、官員俸祿以及軍隊給養這些地方。

    但如今,除了軍隊還需要國庫養著,其他事情,基本上都已經不用從國庫調撥錢財了。

    比如關中某縣想要修一條通往咸陽主道的水泥路。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種事情必須得上報縣尉。

    然後縣尉再與上級溝通,協調徭役時間,最終多半佔用的是本縣民眾的徭役份額。

    但如今卻沒必要那麼麻煩。

    自從銀行開放小額貸款,很多膽大一些的人,紛紛貸款做起了小買賣。

    如今關中已經出現了很多工程隊,專門承包修路造房這種事情。

    縣城想要修路,縣尉只需要到咸陽通報一聲,得到許可,就可自發搞定。

    既不需要國庫出錢,也不需要百姓勞役。

    縣尉只需要和銀行說一聲,然後就能夠從銀行貸出修路的款項。

    有了錢,就有大把的施工隊搶著來幹活兒。

    路修好之後,作為出錢的一方,銀行會擁有這條馬路的所有權,會設卡收取過路費。

    在這個過程中,縣城一個銅幣沒出,一個人手沒有動用,平白獲得了一條馬路。

    那些工程隊獲取了錢財,比起以前沒有報酬的服徭役,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銀行,雖然一次性付出了不少錢財。

    但是,他們可以收取過路費,細水長流之下,最終賺得的,比他們這一次付出的錢財都要多很多。

    這可以說是三贏的局面!

    在這個過程之中,完全不需要國家撥款。

    不僅事情辦成了,還能夠讓各方都滿意。

    放在以往的大秦,這種事情簡直想都不敢想。

    但在如今,類似的事情,幾乎已經成了大秦的常態。

    整個大秦,自下而上,遇到需要花錢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絕對不是和國家張嘴,而是去銀行!

    這讓國家財政的壓力大大減輕。

    想想數年前,嬴政又是修長城又是修宮殿的,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國家窮,要做什麼事情,只能靠增加勞役,用人命硬填。

    但如今國庫裡的錢卻只增不減。

    難怪嬴政會看不上給商人們增加的那點稅。

    嬴政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

    他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要讓趙昆去自己建立朝堂,那嬴政就真的沒有再幹預過。

    他回到咸陽以後,其實也沒怎麼理過朝政,銀行、市場監管局已經海事局這些部門,他也就有一個大概瞭解。

    嬴政按照以前的經驗,去看如今國庫的收入,當然已經是極為滿意。

    所以,如今的大秦才會冒出好多問題。

    產能過剩,產品堆積,武伯恨不得大秦的商隊立馬跑到全世界,把那些該死的東西賣出去。

    商人們認為稅率太低,自己有欺君嫌疑,哭著喊著,想要讓嬴政給自己提高稅率。

    至於銀行這邊,也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銀行的錢太多了!

    陳平將手中的賬本放下,揉了揉眉心。

    相比於武伯的後知後覺,陳平早就有這方面的憂慮。

    自從銀行在大秦百姓中建立起公信力之後,吸納的存款就越來越多。

    商行之間的交易,甚至都已經擯棄了落後的金銀交易,轉而採用銀行的匯票。

    一樁價值數萬銀幣的買賣,雙方都不需要見到真金白銀,只需要將銀行匯票轉手即可。

    沒有人會懷疑銀行會賴他們這點錢。

    只要拿著匯票,全大秦的銀行,都可以隨意如數支取,這是之前無數人都驗證過的。

    但是對於銀行來說,錢太多,真的就是一種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