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柴爐 作品

第四百六十二章新秦制度下的形形色色

    “你這叫為他們好?”

    扶蘇看完趙昆列出的清單,直接扔在了桌子上。

    趙昆訕訕一笑。

    他跟陳氏兄弟商量完試驗田,立刻寫出了計劃書,並將試驗田的需求,都羅列得清清楚楚。

    扶蘇雖然為人寬仁,但這種讓別人揚名立萬的機會,他是不想給的。

    畢竟這是皇權至上的社會。

    百姓有且只能崇拜一個聖人,那就是皇帝。讓農家成為新聖人,完全不符合大秦帝國的利益最大化。

    但趙昆卻不以為然的解釋道:“大哥,咱們目光得放長遠點!”

    “再長遠也不可能將名器輕授於人。”

    “是。大哥說得有道理。”

    趙昆點頭哈腰。

    扶蘇眉毛一擰:“昆弟,能否給大哥透個底?否則這清單,你自己送給父皇,我不插手。”

    “別啊大哥,你是秦王,大秦的監國,這事你得插手。”

    “那你說說,到底怎麼想的?”

    “這……”

    趙昆遲疑了一下,道:“所謂的聖人,在我看來是不存在的!”

    “什麼意思?”扶蘇眯眼。

    趙昆正色:“大哥難道沒發現嗎?大秦的發展已經走向了新的道路,隨著報紙的流行,輿論漸漸掌握在了我們手裡。”

    “也就是說,名利有了官方的干涉。”

    “對朝廷有利的報道,我們會適當的推廣,對朝廷不利的報道,幾乎沒有。”

    “就算百姓始終銘記給他們帶來溫飽的農家,把他們當作聖人,但他們都在朝廷的監管之下,大哥還怕他們造反?”

    “這倒也是。”

    扶蘇點了點頭,然後又拿起趙昆寫的清單:“你推他們出來,只是因為他們專業?”

    “不然呢?”

    趙昆攤手:“現在的治慄內史府官吏,還沒他們專業呢。”

    “那……蜀郡的試驗田,不需要治慄內史府的人去盯著?”

    “還是需要的,畢竟負責耕種的農戶,有些人員掉配,還需要他們。”

    聽到這話,扶蘇想了想,道:“既然最後的雜交種子歸朝廷,倒也可以讓他們得些名利。”

    “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趙昆笑著點了點頭,便準備離開。

    就在這時,扶蘇忽然叫住了他:“昆弟,你且等等,還有件事我想跟你談談。”

    “何事?”趙昆扭頭看向扶蘇。

    扶蘇沉吟道:“還記得鮮卑和烏桓的使者嗎?他們派人來探討分配草原的事了。”

    “分配草原?”

    趙昆一愣,似乎沒反應過來。

    “李信剿滅匈奴左賢王部落的時候,他們幫了不少忙,如今遼東大片草原,我們用不完,他們就想分一杯羹。”

    “呵呵,想得倒是挺多的,不過,我們現在沒必要跟他們糾纏,更廣闊的天地在海外,就算他們得了那點草地,短時間也威脅不到我們。”

    “你的意思是,放任不管?”

    趙昆想了想,道:“先派人去談,態度最好強硬一點,等他們屈服的時候,再開恩德,多給點,就說我大婚將至,送他們。”

    “這樣也行?”扶蘇詫異。

    趙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現在拿得越多,以後還得越多,反正我們不吃虧。”

    “科舉之事....”

    “陳平他們已經給我說了,大哥按自己想法做吧。”

    說完,趙昆擺了擺手,徑直出了皇宮。

    他不想操心更多的事情。

    因為大秦的變化每日都不同,事事關注,跟自己當皇帝有什麼區別。

    .......

    自大秦一統六國開始,六國故地的民意問題,便成為痼疾。

    一方面,六國舊貴不甘心自己失勢,在當地蓄養實力,暗中等待機會推翻大秦。

    另一方面,多年戰爭,讓秦國揹負累累血債。

    百姓家,很少有人沒有在戰爭之中喪生的。

    多方面因素加起來,縱然他們已經身為大秦子民,但也不可能真的對大秦有多少認同感。

    對此,即便秦始皇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他只能堅持以法治國,用嚴苛的秦律來掌控天下。

    但這種方法,是一柄雙刃劍。

    如果順利,那麼百姓在嚴苛的管制之下,漸漸順服,隨後便可以慢慢教化。

    萬民歸心,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如果不順利,那便會起到反作用。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的治國方式,才讓大秦不得不走上覆滅重建的道路。

    如今重建後的大秦,各種阻力降到最低。

    再加上科舉制一出,直接化解了大秦內部的最大矛盾。

    大秦朝堂,以極為寬廣的胸懷,開放當官的晉身途徑。

    而且,告示之中,說得非常清楚。

    初次科舉,不分地域,擇優錄取。

    後續科舉體系完善之後,京考名額,會根據各郡縣的人口以及歷代成績綜合評定,劃分名額。

    這說明,關中老秦人,在科舉考試中沒有絲毫優待,而是與外郡學子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