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燈夏火 作品

第102章

    活活將燭霄境修士拖死——這就是各國軍隊對付燭霄境的辦法。

    任何國家,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頂層修士,

    無論是虞國還是南周、西荊、突厥,如果在短暫時間內失去太多燭霄境,就意味著他國的強大修士,可以長驅直入,來去自如,輕描淡寫間摧毀行政、後勤補給體系,

    而己方只有濫用異化物這一種最後的損人損己方法。

    同時,這條規則也意味著,如果雙方頂層力量之間達成均衡,那麼戰爭就很難打響——除非有一方暗中掌握了獨特的技術優勢,冒的起風險。”

    絕大多數新生們,都被兵學教授戚舉所說的話語所吸引。

    每一名燭霄境修士,都是國之重器、立國之基。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何其強大,何其瀟灑,何其...令人鮮豔。

    只有少數學子臉上露出深思表情——他們想到了在國史上學到的內容。

    燭霄境修士僅僅只是存在,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西荊在兩百年前的沼川戰役中敗給南周,四十萬將士全軍覆沒。但南周卻沒能成功消滅、吞併西荊。

    重要原因便是戰後雙方的燭霄境修士數量為十比九,依舊是均勢。

    而現如今虞國對周邊各國,無論在整體國力還是燭霄境數量上,都有優勢。之所以沒有大肆發兵攻打,原因有三——

    一,西荊、南周、突厥等國隱隱間達成默契,頂層修士互不攻伐廝殺,共同限制虞國。

    二,西荊南周等國存在的高山沼澤天然屏障,導致大軍很難穿過,不容易對攻打下來的領土,進行駐紮、管理、統治。

    三,學宮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極大程度上減少了水旱蝗災對農業的影響,緩解了虞國的糧食壓力。

    儘管在某些地區土地兼併依舊猖獗,但至少流民的數量大大減少。

    三個條件中,任何一個不滿足,都有可能導致戰爭爆發。

    聽著兵學教授戚舉在前方侃侃而談,李昂心底升起一種古怪的既視感。

    他拿出的防瘧方略,某種意義上,是不是加速了戰爭的腳步?

    (坐在電腦前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