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非 作品

第263章 超能樂園,為英雄而建(6/10)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史蒂夫眼中驀地浮起驚愕之色,但他張著嘴巴卻發不出任何聲響。

    “我們應該信奉的原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既然明明做了那麼多的事情,憑什麼不能拿到與之相匹配的報酬呢?為什麼非要有人吃虧才是英雄?為什麼英雄就非要吃虧呢?長此以往,還會有人願意做英雄保護世界嗎?

    會不會有朝一日,有能力的人寧願袖手旁觀也不願出手,因為他的情況不允許招惹更多麻煩?如果因為你一個人的不求回報,只是其餘人也不好意思要求回報,那最後只會讓原本應該出手的人數越來越少,直至最後無人願意出現,

    你們這樣,可是給後來者開了一個極其不好的頭啊!”

    一番連問,史蒂夫完全啞口無言。

    其實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洪非小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了。

    《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中有一則故事,名為“子貢贖人”。

    魯國有這麼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有同胞遭遇不幸淪為奴隸,那麼只要能夠將這些人贖回魯國助其恢復自由,便能從國家處獲得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將魯國人從他國贖回,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補償與獎勵。

    子貢,名為端木賜,孔門十哲之一,同時也是儒商的鼻祖。他經商有道,錢財豐厚,因此並不在乎區區補償與獎勵。

    然而,孔子得知此事後卻批評了他的做法。

    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意思是說,你領取了國家的補償獎勵並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你拒絕之後,魯國就不會再有人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為什麼?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豐厚的身家,子路拒絕了補償和獎勵,後來人自然大多不好意思再接受,可不接受他們又損失不起,於是只好一開始就不花錢贖人了。

    與這個故事相通的,還有“子路受牛”,說的是子路救起一個溺水者,對方為感謝而送他一頭牛呀,子路收下了,孔子便高興地道:“魯人必拯溺者矣。”

    總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兩個故事,洪非搬開揉碎了又給史蒂夫重新講述了一遍。

    最終,洪非給出自己的總結與看法。

    “超級英雄,說白了根本不是一份工作,你們雖然被複仇者聚集起來了,但在這之前,還有人純粹實在用愛發電,馬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你們的出身各不相同,有人為強化的、外物輔助的,也有被動變異的,這些人未來還會出現,有了前者作為參照,後者自有前赴後繼之輩,這是一個並不實際存在但又被心懷英雄夢的人共同默認的規則。

    現在你們組建了復仇者,可是說是立一個標杆,後來者自然以加入復仇者聯盟成為復仇者為榮,但這遠遠不夠。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愛發電或者像是託尼那樣不差錢。用愛發電養不活自己或者全家,不差錢的或許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復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