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升雲霄 作品

第十八章:下鄉

    半個月後。

    七月中旬。

    江南之地氣候溫和,進入七月中旬,夏收的日子便臨近了。

    大溝鎮這邊種的是兩季稻,四月播種,八月便能收第一季。

    夏收臨近,張恆身為張氏宗族的族長,自然也跟著忙了起來。

    當然,他是假忙,主要是跟著族老們四處看看,裝模作樣的說幾聲:“嗯,今年的莊稼長勢不錯。”就像下鄉視察的領導一樣。

    其實他根本沒種過地,是好是壞也說不清楚,是個徹徹底底的外行。

    大家說今年的莊家漲勢不錯,他就跟著點頭。

    你讓他說個好壞,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畢竟現代的年輕人沒幾個會種地了,家裡有地的大多也租給了別人,沒幾個會自己弄。

    “族長你看。”

    族老們身穿黑色馬褂,拄著黃金手杖,向不遠處指道:“這一片種的是水稻,而且是咱們南方特有的秈稻,脫殼之後便是秈米。”

    “秈米是大米的一種,北方米為粳米,南方米為秈米,兩河流域為江米也就是糯米,都屬於大米,只是口感和外形略有不同。

    “那一片種的是小麥,日後用來製作麵粉。”

    “東邊那片則是粟米,也就是小米,小米飯用的就是這種。”

    一路參觀下去。

    與北方不同,南方什麼都能種,這是地理優勢。

    陽江縣這邊主要種三樣,大米,小麥,還有小米。

    其中大米是給城裡人吃的,小麥是製作麵粉的原材料,小米則是鄉下農戶的口糧。

    至於玉米與高粱,不敢說沒人種,但是種的比較少,南方人吃不慣。

    而且玉米與高粱的存在意義是抗旱,北方夏季乾旱,自然需要抗旱的農作物。

    江南之地多雨,有些地方甚至能種三季稻,不需要考慮農作物的抗旱能力,種玉米的人自然不會很多。

    其他的,類似紅薯,土豆之類的種的也比較少。

    紅薯和土豆的產量高,但是傷地。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時代,全面推廣紅薯和土豆種植是不現實的,有這個想法的人肯定沒種過地。

    首先,土地根據肥沃程度,可以分為三種。

    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有化肥之後就沒有這種劃分了》

    紅薯和土豆的產量高,從地裡攝取的養分也高。

    如果連續種植幾年紅薯和土豆,便會因為土地的肥力流逝,上等變中等,中等變下等,下等田甚至可能淪為荒地,連雜草都不愛長,必須把土地放幾年,啥也不種,養養地,這才能慢慢恢復過來。

    而且此時的紅薯和土豆,產量也不像現代那麼驚人,隨隨便便就有三五千斤。

    個頭小不說,味道也比較差,口感發澀,與後世可以當水果吃的甘甜紅薯相比,簡直是兩種農作物。

    所以一些穿越到古代成為皇帝,上來就推行大面積紅薯種植的人,兩三年後全民能餓死一半,因為兩三年只種土豆和紅薯,土地裡的養分就被攝取的差不多了,以後種啥都不愛長,沒幾年緩不過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