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村夫 作品

第387章 364出國

    村上的發展還是太快了,尚雲雖然不再是村主任,可心裡還是掛念著村上的事。

    如果可以,尚雲願意盡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尚家河村的村民,可現在他因為突然流轉來了如此多的土地,土地前期的肥料和籽種,也需要一大筆錢,他也沒有能力去幫助村民了。

    錢,從那裡來?再一次考驗著尚雲。

    如此多的地,如何去種?到底種什麼?同樣考驗著尚雲。

    用什麼的方式去種?當然傳統的人力耕種模式已經不行了,必須要用機械耕種,除了耕種,還有收割。

    隨著一塊塊坡陡地變成了平地,拖拉機旋地、犁地和播種已經走進了環江縣,但收割,依然沒有收割的機械,人們都是用手工的收割方式在收割。

    手工收割產生了大量的人力,而人力的成本費用是非常高的,這樣就限制了人們去種地。

    拿收購小麥來說,一個青壯年蹲在地裡,拿著鐮刀,一天到晚,腰痠背痛,渾身痠痛,最多能收一畝多一點。

    一個小工的價最低是一天一百塊錢,收一畝小麥人工費就得一百多元,人工投入的越多,地上種的莊稼的利潤就越小。

    兩萬五千畝耕地,如果要靠人工來收割,那得多少人工?這個賬,如果仔細算下來,種地就不敢去種了。

    山裡的青壯年也就是因為算清楚了賬,才放下了土地,選擇了外出打工。

    尚雲望著連綿起伏的群山,陷入了沉思,他這次出國,就是要引進一批先進的機器設備,一定要走機械化種地的道路。

    班車離開尚家河村地界,開始鑽進了另外一個大山,山路十八彎,轉來轉去,有時候轉了十多分鐘,才轉出了一座大山。

    沿途,不斷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多數是老年人和孩子,也有沒有坐上車的,遇見座位滿,班車就不能拉人了,沿路有一部分人拼命招手擋車,還是沒有坐上車。

    班車的生意還是挺好的,當初尚雲在選擇路線時,考慮到村裡多留守兒童和老人,為了他們出行方便,便選擇了村道,沒有想到,這村道還是選對了。

    人們擁擠的地方,常常商機多,但人多,競爭必然大,能夠賺來的錢,被眾人分過後,也沒有了多少。

    在沒有人走的地方,去開出一條路,雖然開始冷清,但最終還是能夠賺來足夠多的錢,而且這些錢就是你自己的,不用和別人去爭搶。

    尚雲這次流轉如此多的土地,就是想要踏出一條致富路,重新喚起人們對土地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