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村夫 作品

第352章 生活(24)育兒

    “狗牙子回來了,他帶你去看病去!”養父低聲對養母說。

    “他已經長大了,不再認我們了,你叫他回來幹啥?我即使死了,也不去看病!”養母背對著我說道,她的臉貼著牆,她的口氣依然是那麼冰涼。

    莊裡的三間土窯洞已經磚箍了,水泥砂漿也抹了面,左面的三間磚瓦房已經蓋好,門窗已經安了,剩下吊頂和粉刷了。

    匠人已經在三天前收拾好了院牆,安裝好大門後,便回去了。當時我也沒有回來驗收活,便給匠人開了工資。說實在話,這些天,我真的不想回到這個家。

    我望著這個熟悉的家,心裡難以平靜。這裡留下了太多苦難的回憶,我每次回家,都無意間想起了過去。

    我望著躺在土炕上的養母,我知道,她一定在等著我下跪,逼著我認錯。

    多年來,上百次,我本來就沒有錯,可我必須要跪在地上承認自己錯了。比起養父的拳打腳踢,養母的懲罰更讓我心碎。

    前一段和冰蓮花視頻時,冰蓮花說了國外一些育兒方式。國外的育兒已經由精細化育兒向寬鬆型育兒在轉變,而我依然要受專制化的教育。

    也許父母對自己兒女的教育,也受經濟條件的影響。

    在尚家河村這個經濟貧困的地方,相當長一段時間,子承父業、種地養家餬口,是村裡人生活的方式,長期以來,父說子做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最近幾年,隨著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村裡人的思想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紛紛把兒女往縣城轉。

    原來有二百多學生的尚家河村小學,經過兩三年來的轉學,現在只有了二十九名學生。

    人們開始精細化育兒女,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儘量好的資源,能夠考上儘量好的大學。

    可是在國外,冰蓮花說許多國家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已經由精細化向寬鬆型育兒轉變了。

    拿做作業來說,國內學生每週最少需要做14個小時左右的作業,越是貧困的地方,學生做的作業越多,美國學生每週做6個小時作業,英國學生每週做5個小時作業,而北歐學生做的更少。

    冰蓮花說,在專制、精細和寬鬆三種育兒方式中,精細化更能讓孩子向上流動。

    “階層向上流動”對孩子的將來很重要,這就決定了許多家長不惜花重金培養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能夠進入到名校能夠讀書。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點上,父母正在付出高傲的代價。“推娃”已經加快了整體競爭力,育娃的成本越來越高。

    在這個時代,精養少數娃已經替代了粗養多數娃,尚家河村年輕的一代人思想也發生了改變,生了兩個娃娃後,也不想再生了。

    想想冰蓮花說的話,想想睡在土炕上等著我跪地下話的養母,我的心裡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