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村夫 作品

第12章 宣傳

    他的設想是,一個村定半天時間,到那天時,農戶把酸棗仁拉來,袁老闆一邊驗貨一邊付錢,馬一行看的把酸棗仁裝上貨車。

    在整個過程中,他要做的事便是穿線搭橋。

    穿不好線是他的事,搭不好橋也是他的事,而他要賺取的便是穿線搭橋的事。

    袁老闆那頭的事,已經說好了,剩下的便是讓農戶知道酸棗仁能賺錢,並且自動採摘,自願拉到定點收購點。

    曲柳灣鄉有十六個村,目前全村通貨車路的有十個村,路面通到村部的有五個村。

    尚雲決定在十五個村部設立收購點,兩個村一天進行定點定時收購,另外利用一天時間在鄉政府街道收購。

    如何讓廣大的農戶知道?

    貼布告,散發傳單。

    他設計好了內容,在打印店打印了佈告和傳單。

    對於附近的鄉鎮有沒有酸棗仁,他並不瞭解。

    他決定在忙完本鄉的事後,去外鄉考察考察,在重要的街道、路口招貼布告,利用集市散發傳單,努力把範圍擴大到全縣二十一個鄉鎮。

    宣傳一定要跟上去,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酸棗仁不單單是野果子,更重要的是能夠變成錢的中藥材。

    有訂單在手,就不怕銷路。

    一定要讓貨源跟上去,只有貨源充足,才能夠賺夠更多的錢。

    經過和馬一行商量,準備從一斤二元八的收購價中拿出六角錢,開支給馬一行搞運輸,二角錢用於自己宣傳時開銷。

    該給農戶多少錢才能夠保證得到貨物?

    一斤見五角錢,一萬斤便是五千塊錢,十萬斤便是五萬元,二十萬斤便是十萬元。

    初步目標是在收酸棗仁上見十萬元,就以一斤一元五角的價格進行收購。

    杏胡作為鄉里鄉親的重要土特產,這些年價格一直在一斤一元五角錢到一元八塊錢之間徘徊,農戶們每年都會撿拾。

    比起撿拾杏胡,酸棗仁要簡單的多。杏胡撿拾回來後,要剝離杏皮,一半的時間要放在剝離杏皮上,而酸棗仁只要採摘下來,便可以連皮一起賣。

    一塊五角錢,一定會有人願意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