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831 出征!萬事俱備、不欠東風

  殊不知前些日子忽然有人高價採購大量的鴨子和肥鵝,以至於這兩種家禽的售價比之前都翻了兩三倍。

  可奇怪的是,這些被收購的鴨、鵝,過不多久之後,便被洗淨殺好,重新放了出來,殺出來的肉反而只是採購價的一半……

  雖然在蕭文明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比之前好了不少,但是便宜的肉類也不是經常能吃到的。

  於是京城乃至關中的百姓大量購買鴨肉、鵝肉,美美吃了個飽。

  順帶著京城的廚子,也仔細鑽研鴨和鵝的烹調手藝,讓關中的老鴨湯和烤鵝肉,竟然成為了京城的一道名菜……

  能夠一下子哄抬起雞鴨等並不稀有的商品價格的,舉國之內除了蕭文明之外,沒有人還能有這樣的財力。

  而蕭文明忽然這樣做,其實也是為了北伐做準備。

  沒錯,為了解決禦寒的問題,蕭文明發明瞭羽絨服。

  這根本不是什麼困難的技術,只需要意識到鴨絨和鵝絨出色的保暖能力就可以了,要知道蕭文明在臨海屯的第一項產業就是紡織廠,只要原料充足,再加上上下游的企業支持配合,即便時間倉促,可是在短時間內造出兩三萬件羽絨服,也不是什麼難度太大的工作。

  並且蕭文明在工藝上,也是有所取捨的。

  就比如他沒有現代化的充絨機,想要靠手工硬在一整件衣服裡塞上鴨絨、鵝絨是件十分麻煩的工作。

  於是蕭文明便改變工藝,並不將羽絨服一次成型,而是做成一個個塞滿了羽絨的小布囊,再將這一堆布囊縫製成一整件衣服。

  這樣不但加工難度變得十分簡單,並且還可以將各個工序分包給許多小的作坊,效率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而蕭文明製作出來的這些羽絨服,保暖功能果然非同凡響。

  蕭文明親自穿著,跑到京城的冰窖裡轉了一圈,也就是體感上稍微感到一些寒冷而已,根本不會感到刺骨的寒冷。

  就是羽絨服外面包著的那層布料,因為是大規模採購製造,要考慮到成本問題,不可能使用性能最好、材料最輕,且具有很強的防水性的絲綢。

  所以防水性不可能做得太好,在遇到風雪的時候,還得在外面再披上一層蓑衣才可以。

  當然了,作為出征軍隊核心主義的蕭家軍,這方面還是能夠保證的。

  發給他們的軍裝都是特別定製的,讓臨海屯裡手腳最細、心思最巧的織工親手縫製。

  這些職工裡,有的還是出征將士的親孃或者媳婦,經過他們的手做出來的軍裝,甚至還多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禦力,一層來自家鄉的關愛。

  又多進行了兩個月的準備之後,蕭文明北伐的大計,終於到了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的時候了。

  尤其是塔帕姆和比格胡這兩支極具戰鬥力的軍隊的到來,更是給蕭文明提供了意志,可靠且有力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