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463 國書

    聽完了弟弟達多的轉述,達利可汗挺身上前,用洪亮而又渾厚的嗓音對著蕭文明說了一串戎羌話。

    蕭文明和康親王卻不懂戎羌語言,經過達多的翻譯和溫伯明的確認,他們二人這才知道達利可汗的意思。

    這位草原上的大汗還算通情達理,說自己率領這麼多人馬來,全是按照草原的規矩,並且來時倉促,並未同大齊朝廷及時溝通,有不合理處還請見諒。

    至於只帶十人去洛陽給毅親王奔喪,這個提議原本就是達利可汗提出來的。

    如果只有達多王子一個人入朝,蕭文明還能頭一鐵,來個自作主張;可是達利可汗也來了,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蕭文明當然不敢越俎代庖,替朝廷答應下來,就連康親王本人都不敢擅自做主。

    而達利可安這邊,卻似乎並沒有體會到蕭文明這邊的逡巡猶豫,而是通過弟弟達多同蕭文明說起了客套話。

    按照達多王子的說法,達利可汗對於蕭文明也是久仰大名了,並且能夠促互市之事,促使兩國罷兵休戰,達利可汗本人也十分感謝,只是此行的確是專為替毅親王奔喪而來的,沒有帶多餘的禮品,否則要是提前知道蕭文明在此,必然會有一份重禮相送。

    達利可汗客氣到這裡還不算完,連帶著把蕭文明亦師亦友的謀士溫伯明也誇獎了一番。

    達利可汗這幾句話一說,蕭文明固然是高興了,可康親王聽了就全然不是個滋味。

    論身份、地位,他比在場所有人都要更加尊貴——並且要尊貴得多;論外交規格也只有他才能同達利可汗和達多王子平起平坐地說話;論實際的功勞,建立市場、開辦互市的活動也有他的參與……

    憑什麼達利克還對蕭文明恭維有加,而對他這個正經的親王卻是不聞不問?

    因此當達利可汗的話說完之時,康親王臉上已經滿是慍色,雖然礙於兩國之間的關係以及達利可汗的身份,他還不敢當著眾人的面發作,但也已到了憤怒的邊緣了。

    蕭文明是個粗線條的人,一時還沒注意到康親王的情緒變化,可溫伯明卻心思細如牛毛,趕忙操起了一口並不流利的戎羌話,先是謙遜了幾句,便趕緊向達利可汗介紹起了康親王。

    溫伯明的戎羌話並不是在日常交流中慢慢學會的,而是看書自學來的。

    而他從書上看來的戎羌語言,全都是最正規的行文,從嘴裡說出來,雖然有著一些彆扭,卻也顯得格外的莊重。

    這讓達利可汗立即對康親王多了幾分尊敬,但這份尊敬同對蕭文明的敬佩可並不相同——對於蕭文明,他更多的是出於對其個人魅力、個人能力的讚賞;而對於康親王則更多的是對大齊王朝綜合國力的尊重。

    於是達利可汗又向康親王行了個禮,再一次重複了自己的要求——自己和弟弟達多一同去洛陽給毅親王奔喪,同時也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會見大齊國皇帝。

    其實在內心深處,大齊朝的各級官員——包括皇親國戚在內——對於戎羌還是忌憚的,對於達利可汗這一個並不過分的要求,康親王當然不敢當場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