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375 文章擬定

    找市場位置互相結合起來,同樣由蕭文明這個文武雙全的人才負責,這樣既能送走麻煩,又能迎來好消息,可謂是事半而功倍。

    溫伯明下筆如神,當天夜裡就把今日他親手寫下的節略,在會同皇帝的旨意之後,就寫成了一份協議,第二天一早蕭文明帶著這份協約,又找到了毅親王和衛玉章,再次遞牌子進宮。

    皇帝看了這份剛剛草擬好了的協議,心裡十分滿意,但還是找了兩個他自己覺得措辭不佳的地方隨手改了,便叫蕭文明帶著去找戎羌使團,讓他們看過以後,覺得沒有意見就翻譯成戎羌文字,抄寫兩份之後簽字畫押,帶回皇宮。

    原本這份臨時協議,就頗能照顧戎羌的面子和需求,再加上有想要竭力促成互市的達多作為內應,因此這份協議,戎羌這邊一字未改,便由達多親自翻譯成戎羌文字,再讓蕭文明再帶回皇宮,面呈皇上。

    雖然蕭文明已經明白了達多的底線,知道他一心想要促成互市,是不會節外生枝地耍小心眼的,但對我想買翻譯的內容還是不是很放心,在進宮之前,又特地跑到了自己下榻的地方,請溫伯明將這份傭戎羌寫成的文件再仔細翻譯審查一遍。

    溫伯明的戎羌話就是在書案臺前學會的,因此再次在書面上將其翻譯成漢語,他做得駕輕就熟,不一刻就已經將文件翻譯好了,又將經過兩次翻譯的文字同原文相互比對,並沒有發現有錯漏或者歧義之處。

    當衛玉章聽說溫伯明還精通戎羌語之後,更是又驚喜又感嘆,驚喜的是他收的這個學生果然極有才華,而且會的都是經世濟用之學,感慨的只可惜像這樣的人才,朝廷裡實在是太少了……

    因有相國兼師傅衛玉章,進行過一遍審核,皇帝也看不懂戎羌文,於是便讓六麻子將這份文件送到翰林院去,讓當值的翰林學士再用心照抄一份——這一份協議雖然不是正式的國書,但是重要性不妨多讓一式兩份,大家也好放心。

    雖然有時候哪怕是這種紙質落款的文件,真到要撕毀的時候,任何一方都不會有任何猶豫的,但是白紙黑字的,總比口說無憑要強,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

    不過衛玉章卻道:“皇上就不必麻煩翰林院了,讓老臣就在此處謄寫一遍吧!”

    衛玉章也是狀元出身,年輕的時候也做過翰林院的編修,起草謄寫文章的事情,他沒少做。

    但是這都是幾十年以前的事情了,老相國事情更多日理萬機,哪會把精力耗費在這種事情上?

    但就是今天,這件事情他非得親自完成不可。

    因為衛玉章心裡就跟明鏡似的:同戎羌互市合作的事情,事關重大、不容有失,而現在翰林院裡,有不少新進的官員,總認為老一派的大臣擋住了他們上進的通道,因此早在暗地裡互相攛掇著,想要藉機發難、有所作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