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326 漕運水道

    那就事不宜遲,現在就出發!

    於是三百蕭家軍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先劃出一百老兄弟,由頭目張俊率領,駐守在臨海屯中,聽從姐姐蕭文秀的指揮。

    另外四百人,則分別由頭目劉辰和胡宇帶領,跟著蕭文明一起行動,保護兼押送著桑淳元、桑忠昌父子二人前去洛陽辦事。

    洛陽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

    按照中國古代的地理政治觀念,這座城市位於天下之中,便於朝廷管理大齊朝方方面面的疆土。因此太祖建立王朝的時候,便定都於此。

    此後逾兩百年,大齊就始終沒有遷都過。

    但是在這兩百年之內,隨著氣候變化,關中平原早已不復往日的富饒,按照後世的說法,已經漸漸荒漠化了,光靠平時的糧食產出,勉強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而已。

    可是都城洛陽還要養活三四十萬駐紮於此的禁軍,這些人的軍糧開銷就不是關中平原能夠擔負得起的。

    太祖皇帝之後,太宗、高宗兩位皇帝,同樣是深謀遠慮,便在國家草創之際、國力鼎盛之時,一面將歷朝歷代原有的運河重新疏通,一面則新開掘了千里運河,終於打通了黃河和長江兩條水系,這便是維繫大氣王朝經濟和軍事命脈的大運河了。

    運河由北至南,從京城洛陽出發,經支流進入黃河,由黃河進入通濟、永濟兩條運河,進入長江、淮水,過長江之後再由江南河溝通蘇州、杭州等地的富裕州府。

    因長江湍急,江上不便設立港口,因此一般的客商想要進入運河,從臨海縣到洛陽城的話,還必須先繞一個大圈去蘇州走一趟,在蘇州的港口上船,再經由支流水道進入運河。

    不過蕭文明卻不一樣,他自己本身就經營著一個海港,海港裡有的是船,船既然能走海路,自然也能走江路,只需要在港口處選擇一兩艘可在狹窄河道航行的小船,或租用下來或直接出錢買下來,就可以了。

    至少一開始,蕭文明是這樣想的。

    海港本身就是蕭文明開的,這樣的事幹起來得心應手,只用了半天時間,不但合適的船買了下來,就連靠譜的船工也僱傭下來了。

    然而眼下正是深秋初冬季節,西北風已然颳了起來,蕭文明僱傭的都是海上行船的老水手,素來是靠風吃飯的,實在是不知道在逆風的條件下,怎樣在長江裡逆水行船。

    揚起的風帆,非但沒讓船舶在長江裡移動一步,反而被江水和江風颳著倒退了不少……

    無可奈何,蕭文明只能重新返回臨海港,將人、物從船上卸下來,老老實實去一趟蘇州城,再在蘇州城的內河碼頭上僱傭船隻和船工,進入長江運河。

    所謂術業有專攻,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現任蘇州支付湯光耀,不但是蕭文明老熟人,也是桑淳元的老部下,他一聽說是蕭文明出現在了運河港口,便忙不迭地親自過來見面。

    蕭文明現在在辦的是一件大事,越少節外生枝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