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185 不是到了天宮吧?

    蕭文明這一行人,除了溫伯明之外,都是臨海屯裡土生土長長大的子弟,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那是再熟悉不過了。

    只有被押著的五個地痞流氓和宋星遙是第一次來到臨海屯,第一次見到臨海屯的景象,眼中已然閃出好奇和驚訝的目光。

    這其中還有一人,他是蕭文明的熟人,卻是臨海屯的生人,那便是大俠林丹楓。

    他雖然已同蕭文明結拜為弟兄了,但臨海屯他也只是將近一年前來過一次而已。

    那時候經過蕭文明短暫的整頓,臨海屯已然顯出了勃勃生機,又經過了一年多的經營,這座軍屯所更顯得興旺發達,彷彿每一塊磚石之下、每一顆草木之中、每一個人的心裡,都蘊含著向上的勁頭。

    只見一條筆直的道路均由磚石鋪成,徑直通往遠方,路上趕著馬車、推著小車的商人絡繹不絕。

    這些人裡有認識蕭文明的,有不認識蕭文明的,但見了高高飄揚的“蕭”字大旗,無不過來打聲招呼,顯得十分熱情。

    他們都是過來做生意的,並且從事的還是同倭國的海外貿易,是來賺錢的,並且能賺到錢——大錢——當然心情就好了。

    道路兩旁都是臨海屯的農田。

    臨海屯的青年子弟都參加了蕭文明的蕭家軍,哪還有功夫種田?

    老一輩的壯年,則在悲劇性的野驢嶺一戰之中全軍覆沒——一個個活蹦亂跳地出去,回來的時候都成了冰冷的灰燼,也不可能再參加勞動了。

    因此在臨海屯種田的,都是附近的農民或者是逃荒來的難民,他們收了蕭文明的錢就給蕭文明種地,這種生產關係,看形態有點像佃農,但實質上都是長工。

    他們並沒有向蕭文明租地,而是由蕭文明付給工錢,他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且接受蕭文明的考核,只要該做的活都做好了,那就能拿到工錢,收入和地裡的收成沒有直接關係。

    這樣雖然少了一份收穫的喜悅,但也不會擔心天災人禍導致的收成問題。

    特別是蕭文明這個地主加資本家,對於這些佃農加工人,還是十分仁慈的,最大的仁慈就是體現在工錢總是給的足足的、早早的,讓他們填飽肚子之餘,還能有些結餘。

    這已經算是一個絕好的工作了,因此臨海縣沒有地的農民,以及從外地趕來逃荒的災民,能夠有幸到臨海屯來耕田做工,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依託了。

    當一個資本家或者說當一個軍閥,這樣的小目標怎麼可能是蕭文明的最終目的呢?

    但是為了達到最終目的,這卻是必經之路。

    這條路是狹窄的、殘忍的、血腥的、無情的,蕭文明所能做的,就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儘量的體現自己的溫柔和人性了。

    但是也不能有婦人之仁。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只有給自己攢下了足夠的力量,才有可能去幫助別人,才有餘力施恩惠於別人。

    否則就是不惜命的傻子!

    比如說對這些種地的佃戶,對他們的考核,

    (本章未完,請翻頁)

    蕭文明都是交給老夏等屯子裡的幾個老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