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015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這樣利潤雖然是降低了,但是數量卻上去了,賺的錢一樣不少。

    再取出大頭的一千兩銀子——這是作為臨海屯的軍費,先替屯裡的子弟兵購置齊全軍裝和兵器。

    當然了,要想真正的練起一支精兵,投入的銀子一千兩是遠遠打不住的。

    但是萬事開頭難,這一千兩銀子至少能起一個好頭吧……

    至於剩下來的三百兩銀子,蕭文明是要捏在手裡親自掌握的,畢竟他還沒有完全搞明白這個大齊朝的套路,留些現銀在自己身邊應急,還是十分重要的。

    除去留在印書坊裡的五百兩銀子和當面交給溫伯明的一百兩,蕭文明還要搬一千四百兩白花花的銀子回臨海屯。

    一千四百兩,那就是一百四十斤,這分量可不輕,體積也不小。並且這年頭四處災荒很多,抱著這麼大一筆銀子,在路上走難免引起宵小之徒的覬覦。

    因此,為防意外發生,蕭文明乾脆來他個反其道而行之,命令跟著自己過來的十幾個臨海屯的子弟兵,乾脆打起醒目的旗號,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臨海屯的千戶蕭文明運送銀子回屯田所,閒雜人等一該退下,否則便以劫掠軍餉、以謀反大罪論處,逮住了當頭就是一刀,根本就不和你商量!

    蕭文明這一路走得那叫一個旌旗招展、那叫一個明羅開道,場面搞得很大,便也難免引來眾人的側目。

    立即就有眼紅的議論:“這個蕭文明,印的這本書倒確實是好看的……賺些錢也是應該的,可怎麼也不懂得謙遜低調呢?這樣大張旗鼓地走,就不怕別人責罵?”

    當即有人反駁:“這怕什麼?他的錢賺得光明正大。不是還有一些賺黑心錢的,不比他更要囂張、更驕傲嗎?”

    “嗯?你說的是誰?有話明說嘛!”一旁又有人問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打這個啞謎?我說的是誰你們還不知道嗎?就別來給我上套了!”那人回答。

    眾人議論的不是別人,正是臨海縣的徐世約。

    如今這世道的確不太平,百姓們日子過得苦,既缺錢、也缺東西。

    而徐世約則頗有幾分經營的才能,他早預料到今年的年景不好,因此早早便囤積了大量的藥材、布匹、糧食等物資,等物價上漲的時候,再在他自己的藥房、綢緞莊和糧行裡銷售,一轉手就是兩倍三倍的利潤。

    這利潤率雖然還不及蕭文明買書賺得多,但是他炒作的這些東西,那都是關乎於每一個老百姓生存的最密切的東西。

    這些物資,原本就十分昂貴,又經過徐世約這麼一炒作,更是讓許多老百姓都負擔不起,更有不少人在背地裡罵他,是在發亡國財、喝百姓血,死了以後,是要千刀萬剮下地獄的!

    而問題就是徐世約已經很有錢了,又為什麼要去賺這幾個黑心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