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什麼?許清宵居然喜歡朕?

    “經查證,南豫府上半年收成,的確比去年下半年多了四成,去年晚稻為七十萬石糧食,今年早稻為一百零二萬擔。”

    趙婉兒將奏摺呈現上去。

    女帝接過後緩緩展開,只是一眼,緊接著便將奏摺合上。

    “許清宵!竟有如此之才能!”

    此時,女帝徹底無法淡定了,她可以不相信李廣孝,也可以不相信許清宵,但不可能不相信奏摺,這要是敢欺騙自己,那就是大罪啊。

    “呼!”

    女帝緩緩吐出一口氣,看向李廣孝道。

    “老師,您是何意?”

    她直接難道,詢問李廣孝的意思。

    “陛下,老臣還未說完。”

    李廣孝沒有回答女帝的問題,而是告訴女帝自己還沒有說完。

    “老師請說,朕,洗耳恭聽。”

    女帝不急,讓李廣孝說完。

    “陛下,您應該知道老臣如今在許清宵家中。”

    “今日,有人從南豫府而來,帶著書信找他,聽到許清宵說南豫府糧收多了四成。”

    “陛下,您猜一猜,許清宵當時第一反應是什麼?”

    李廣孝開口,詢問女帝。

    “應該比較開心,畢竟增長四成,是大功一件,不過以的傲性,或許會很平靜。”

    女帝不假思索道,這是正常人的反應,當然許清宵如此大才,有傲性也正常。

    “不。”

    “陛下,許清宵第一反應是不滿。”

    李廣孝的聲音又有些激動起來了。

    “不滿?”

    這回女帝有些驚訝了,而一旁的趙婉兒也有些好奇了。

    四成還不滿?

    “老師的意思是?”

    女帝似乎猜到了什麼,眼神頓時變得明亮起來。

    “陛下猜的沒錯,許清宵完全就不滿這個數目,老臣當時忍不住詢問了幾句。”

    “您知道許清宵是怎麼說的嗎?”

    “他說,他的預期是糧產翻倍,只增了四成,他並不開心,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李廣孝說到這裡的時候,一張老臉都漲紅起來了。

    “糧產翻倍?”

    這一刻,女帝站起身來了,她注視著自己的老師,如果眼前的人不是自己老師,她絕對不會相信。

    “這怎麼可能?”

    “等等!荒廢之田?”

    女帝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不過很快她猜到了一個可能性,想要讓糧產翻倍,也不是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那些荒廢的良田重新播種。

    “不!不!不!”

    “陛下,如若是這樣,老臣絕對不會如此失態。”

    “許清宵的意思是說,正常情況就應該要翻倍,如若動用起荒廢之田,那就不是翻一倍,而是翻兩倍了。”

    李廣孝說到這裡的時候,聲音都再顫抖啊!

    “兩倍!”

    當聽到這個數額時,女帝徹底震驚了。

    翻兩倍?

    這意味著什麼?

    大魏國庫每年翻倍,一萬萬兩穩定王朝基本開銷,一萬萬兩拿去發展國家,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是極其可怕的。

    最直觀的一個好處,一旦百姓吃飽了飯,就願意多生孩子,人口也會提升上去,誕生許多勞動力,這是最直觀的一個好處。

    日積月累之下,只需要五年,大魏便會迎來小盛世。

    就依靠此物?

    女帝不敢相信。

    而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忽然在外響起。

    “報!”

    “南豫府府君李廣新萬里加急,送來密函。”

    隨著聲音響起,女帝直接開口。

    “呈。”

    當下,趙婉兒朝著大殿外快步走去,將密函接過,而後直接遞給女帝。

    拆開密函。

    女帝沒有任何猶豫,直接開始閱讀密函內容。

    過了良久。

    女帝整個人愣在原地了。

    她身為大魏的帝王,以女子身份,登上皇位,看似年輕,可經歷無數事情,可以說任何大風大浪她都見過。

    但當看完這封密函後,她愣住了。

    “陛下,南豫府府君說了什麼?”

    李廣孝開口,忍不住問道,這是他第一次見女帝如此模樣。

    “老師,您自己看吧。”

    女帝沒有說什麼,只是將密函交給李廣孝,後者接過密函,開始認真

    一小會後。

    當李廣孝看完南豫府府君的密函,他整個人也沉默了。

    南豫府府君送來的密函是兩部分,一部分是上言奏摺,另外一部分則是水車的全圖,任何一個細節都沒有錯過,全貌展現。

    之所以沉默的原因是。

    南豫府府君明確在當中提到了三件事情,第一,因為自己兒子李鑫不會操作水車,導致水車造好之後,沒有第一時間運轉起來,第二,水車造好後,但因為材質問題,經常被一些野獸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損壞,第三,南豫府目前就一架水車,完全不夠整個府都用。

    以上三個原因,所以這次才只多了四成,南豫府府君認為,如果能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收成極有可能翻倍,並且還可以將廢棄的荒田用上。

    對於百姓種田來說,最大的麻煩無非就是兩個。

    土地!水源!

    類似於種子還是足夠的,雖然勞動力也不夠,但最起碼種田的勞動力還是有,最麻煩的就是水源。

    家裡有多餘勞動力的話,一個耕種一個取水,可勞動力不足,你耕種好了再去取水,就過於麻煩,買水又買不起,導致不少百姓也不種田了,寧可去種點果樹。

    所以對南域府都這種地方來說,水源更重要。

    而對於窮苦之地來說,水源重要良田也重要,缺一不可。

    許清宵一個小小的水車工程,卻能解決大魏百姓耕田之苦,這個東西當真是鎮國神器啊。

    “陛下!大魏有福了。”

    李廣孝再也說不出什麼了,之前他還想著讓南豫府府君帶著圖紙來一趟京都,然後再打造出一模一樣的水車,進行嘗試看看。

    可如今看完全圖,他壓根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這圖紙完全足夠了。

    “老師。”

    “此物可以使用多久?朕看李廣新所言,似乎問題也有不少。”

    女帝出聲,她也異常激動,不過她是帝王,很多表情不可能表露出來。

    “按許清宵之言,若用上好的材質,保證五十年內不會有任何損壞,修修補補可利用百年。”

    “南豫府府君之言,並非是貶低水車,而是再誇讚這水車的用處,若用上好的材質,就不會如此麻煩了。”

    “而這水車所需要的東西,無非便是木材與鐵石,大魏當中有一種木材,名為長藤木,可承受巨力,而大魏的鐵石,也是極為有名。”

    “若用上這些材質,用上百年不在話下。”

    “年產翻兩倍,只需五年,大魏可將迎來新的盛世,此物功在當代,利於千秋。”

    “陛下!老臣這一生做任何事情都優柔寡斷,可今日,老臣願為天下百姓向陛下請求,撥款工部,大興水車。”

    “此物,可為新朝神器。”

    李廣新說到這裡的時候,更是直接跪拜下來,他這一生做事優柔寡斷,很多事情都不敢貿然下決定,都是反覆反覆再反覆去思考。

    可這件事情,他不再猶豫了,因為他知道這東西能給大魏帶來想象不到的好處。

    同時他也希望女帝不要猶豫。

    “朕!明白!”

    看到自己老師如此,女帝豈能不明白此物的作用?

    “宣旨,傳許清宵入宮。”

    女帝平復心情,她要宣許清宵入宮,一來是仔細詢問,二來是嘉賞。

    “陛下,晚些宣他,老臣還有些話要說。”

    李廣孝開口,而女帝點了點頭,暫時沒有宣旨。

    “陛下,許清宵之才,可稱萬古,光是這水車,便足矣證明他的絕世才華。”

    “老臣建議,陛下一定要重新審視審視這許清宵,絕對不能當做一般大才來看。”

    “此人極有可能,引領大魏走上新的輝煌,只是之前他怒斬郡王時,與陛下發生一些隔閡。”

    “所以老臣希望陛下能為天下百姓著想,此事給許清宵一個交代,免得讓許清宵心有芥蒂。”

    李廣孝出聲,他的意思很直接,希望女帝向許清宵稍稍認個錯,不然他真的擔心許清宵心生芥蒂。

    只是此話一說,趙婉兒的聲音卻響起了。

    “大人,陛下乃是大魏九五至尊,若向許清宵表態,豈不是有損帝威?”

    趙婉兒忍不住這般開口,畢竟女帝乃是她心中最為崇敬之人,她是大魏的帝王,讓她表態,無非就是讓女帝道歉?

    這!怎麼可能?

    “老臣明白,自古以來,哪裡有不是的帝王,只有不是的臣子,唉!罷了,罷了。”

    李廣孝也是有些激動,才會這般開口。

    是啊,這天下哪裡有不是的帝王呢?錯的永遠是臣子。

    可下一刻,女帝的聲音卻響起了。

    “朕,明白了。”

    簡單的一句話,十分平靜,可這句話的意思,卻讓李廣孝不由一愣。

    他聽得出女帝是什麼意思,她願意道歉!

    這!

    有些不可思議。

    “陛下!”

    趙婉兒再一次忍不住開口,想要說些什麼,可面對陛下平靜的面容,她一時之間,又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自古以來,帝王皆高高在上,但這是自古,朕為天下百姓,莫說表態,認錯又何妨?此事,本就是朕有些過了,沒有考慮到許愛卿的感受。”

    “今日朕,會向他表態,老師請放心。”

    女帝開口,沒有任何繞彎子,大大方方。

    “陛下英明。”

    “自古以來,帝王皆高高在上,但這是自古,朕為天下百姓,莫說表態,認錯又何妨?此事,本就是朕有些過了,沒有考慮到許愛卿的感受。”

    “今日朕,會向他表態,老師請放心。”

    女帝開口,沒有任何繞彎子,大大方方。

    “陛下英明。”

    “自古以來,帝王皆高高在上,但這是自古,朕為天下百姓,莫說表態,認錯又何妨?此事,本就是朕有些過了,沒有考慮到許愛卿的感受。”

    “今日朕,會向他表態,老師請放心。”

    女帝開口,沒有任何繞彎子,大大方方。

    “陛下英明。”

    “自古以來,帝王皆高高在上,但這是自古,朕為天下百姓,莫說表態,認錯又何妨?此事,本就是朕有些過了,沒有考慮到許愛卿的感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