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1.11章 不要和陌生人握手

    衛鏗:“艱苦樸素是個好東西,能讓我們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1968年下半年,在西部規劃的這幾個工業園儘管內部出現了很多重大的管理變化。但是,站在外部的角度來看,這些工業園還都是福利院的性質,內部自給自足,十分內斂,如衛鏗的性格一樣。

    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哪一種主義,是要通過“輸出”才能廣為人知的。

    但是衛鏗這幾個工業園,目前輸出什麼?數十萬人的工業園,對外產能只是為洛水工業多提供了百分之十的用電。

    而這幾十萬人在市場的角度上來看,內部幾乎啥都包了,對外消費能力幾乎等於零,還不如城市內幾十個高管在上流宴會中推杯換盞產生的gdp。

    至於這些產業園中,再就業工人內部,每日集體化的勞作,然後樂呵呵享受低價商品,享受幾乎零成本的球賽,遊戲比賽。然後幸福的高喊著希望和未來。給外界的觀感,就如同主世界二十一世紀,那些每日吃糠咽菜,催眠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傳銷人員一樣,呃,困在一個小圈子中,傻里傻氣的自我催眠。

    與試圖內捲成功的傳銷不同,衛鏗這個頭子切切實實的在思考未來。

    龐大的產業園中,現在已經辦了大量的學校,未來將以it產業為主。

    這個可以參考主世界印度人的路線。按照主世界的歷史,早期印度的公考由於政策波動,一大批富人的孩子留學到了美國,而美國剛好處於產業轉型,這批印度留學生見到了硅谷的崛起,在回國後便主導了印度這方面產業的崛起。

    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印度it產業是存在借鑑意義,並且it產業的劃分不應該是第三產業,而是第二產業工業項目的一種!

    印度後來沒能起飛,是先天不足的問題,那不是單個it產業的問題。

    這種數億人規模的國家,發展任何產業都要考慮上下游問題!如果一個產業和其上游存在交通、地理上的物理隔絕,若不在本土或者自己附近可控制、可影響的範圍內備份一套,那就存在風險。

    這不紡織業,算是正兒八經的工業!主世界20世紀90年代上海的紡織業,被歐美斷供棉花,引發了大規模下崗潮。上海工人哀鴻遍野。這可比印度it產業受限壓制的慘多。不過話說回來,也正因為單一實體產業發展中,遇到外部限制會更慘,印度的老爺們就更沒魄力發展各個實體工業了。

    洛水集團現在開始投入it產業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神州的電子硬件產業鏈條是分佈在神州各地的,不存在物理意義上的斷絕!並且在金融上雙方是綁在一起的。你這邊敢斷供應,我那邊就啟動資金購買庫存設備,同時從你廠子挖人,我倆之間又沒有隔著太平洋,人員設備的流動,你還能動用政府力量攔截?洛水集團可是供應戰機的,就算神州出現了地域化分裂,洛水集團的拳頭也能確保沒什麼人敢出么蛾子。

    道理:本土沒有棉花,紡織廠得對外裝孫子,本土有消費手機軟件的‘韭菜’,本地‘做’軟件的就是大爺!

    ……

    在東南,幾大書院中,正在催動一場學潮。這種由讀書人發起的,試圖抵達天聽的活動,向來是清流們的保留活動。

    東南幾個道府的秀才們烏壓壓的在城市公共街道上聚集,在當地名望的學閥們帶領下,為民請命。

    原因嗎,最近在江南發生的幾個俄國商人被當地民眾打死的事情。肇事者已經被逮捕,按照正常流程,應當是判刑處理。但是呢,有的事情說不清楚,例如這幾個俄國的商人,疑似是蘇俄的情報人員,刺探南方艦隊機密,被義民發現,當場打死。

    秀才和學士都是大學生。

    前者是偏向文科,供職於各個官衙中,後者是格物學,等同於主世界的理科,則是被各個技術部門吸納。由於社會原因,神州的這兩類讀書人目前就業的都發生了過剩,但是相對而言,格物學士就業的情況要好一點,各個工業壟斷集團,都盯著對方,哪怕出於人才不能為他人所用的要素,也要把格物的人才召過來。

    至於秀才?仕途之路非常狹窄!只有到舉人才能從政,進士才算是大能,秀才這個層面上內捲了。文化人不滿,弄出的聲音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