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20.14章(上) 星海的農夫





衛鏗眼下星體負熵凋刻的範圍也開始了“超限制”的擴展。





在這篇星海,(衛鏗)目光所及恆星,都等待著自己播種。





回顧衛鏗所在人類文明歷史:農田這個正循環體系,是人類首個在自然界生物“所佔有物質”徹底壓倒其他物種關鍵。當其他動物還在棲息地用爪子劃痕來標誌範圍時,人類則是讓腳下土地光合作用徹底為自己服務。





“星體負熵凋刻”也有類似意義,衛鏗集群現在和其他暗能者們已經不是一個層次了





無限制的“負熵”可以支撐衛鏗,對幽暗位面星海做出這裡本土暗能者們想不到的宏偉事業。(正如同農田讓人類會建造所有野獸都歎為觀止的奇觀。)





“科技研究”中有一項是,測繪宇宙最後“物質場”的“生命場”。





衛鏗的假設:物質具備“直接觀測”的形態,也具備“難以觀測只能用數字描述”形態,例如電子在原子核外可以觀測,在原子核內就是一個數學描述“場”。同理,“生命”作為依託物質存在現象,在宇宙中“物質場”中是否有對應存在?





現在衛鏗在做一個大實驗,創造海量適合生命起源的環境,來觀察對宇宙中“場”的影響。





負熵”環境是生命起源地,在自然條件下,只有一個星球剛好有穩定負熵週期,經歷足夠時間,才可以演化出自然生命。





例如地球這樣先天高負熵星球。混沌狀態下生成氨基酸,在日復一日潮汐積累下,在某一個疙瘩拐角共振積攢起大量“有機物黏土”,然後黏土內氨基酸日復一日在溫度週期,光照週期下,來回反應,漸漸出現了大分子蛋白質,最後形成“轉錄分子”。轉錄分子最後又披上了一層蛋白質外殼,最後又多了一層脂質,開始迸射出生命。





衛鏗現在面臨永恆之心晉級七級的門檻,就要搞懂一個問題:星球有了穩定負熵可以誕生生命,是不是對周邊星際所有碳分子,在量子層面都有影響呢?





於是乎,衛老爺用日復一日的炒蛋炒飯的精神,開始反覆軸這樣事情,即:在星海中大量的締造負熵星球。





衛鏗在維度備忘錄中解釋:這不是當創世神當過癮,而是在試圖獲取“生命”在“宇宙環境”相關性的驗證。





…在功利視角下,這樣“重複勞作”是無聊透頂的。就如古代王侯將相們對黃土背天的感官…





久藍星遠征43年,當極沸星球上,負熵系統,開始和星海其他宇宙負熵凋刻星球聯網後。





衛鏗再度開啟了宇宙“碳”“氫”“氧”“氮”量子波動的感知後,算是重重的深呼了一口氣。





衛鏗:“終於感知到了!”永恆之心暗能體系出現了一條通天大道。





此時,在旁邊安靜等待的震尋終於從空間層中跳出來了。





先前,她是為了不影響衛鏗實驗數據,進行迴避。”





在這個位面上,由於去過監察者空間,震尋是少有能直接瞭解衛鏗目標的存在。





作為時空系的她不得不承認衛鏗的心靈真的很宏偉,永恆之心這個暗能體系,現在所對接的是應許星曆史上的“頂級上位暗能系列”。





作為可觀察到生命本質的暗能體系,前景可能是足以和“造物系”“時空系”同等相較。





造物系,時空系,都是有超過一萬多年的傳承的,而衛鏗在自演出“時空系”時,還在“開闢”新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