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16.05章(上) 衛鏗進城記

    這手槍不是什麼鋥亮貴族產品,而是類似二戰東方土八路的土手槍,名字叫做“獨一撅”。這玩意甚至讓小曰本兵被偷襲時候,搜查時,看到分開的槍管、槍身,誤認為是鎖匠工具,直接放行了。

    坑坑窪窪由生鐵打造,賣相和西部片的左輪相比,差距就如同清朝咸豐年有沙眼的紅衣大炮和西方克虜伯鋼炮的差距。全槍零件不過十個,就像是一把鎖,上面套著一個生鐵管子,下有一個圓環扳機,只能打一發子彈。使用的還是黑火藥的復裝。

    這位農家老父親的愛,衛鏗是能夠感受到的,但是啊,作為鄉下視野,太單純了。

    老父親為了給恩馬找到城市討生活的路子,聯繫到了他認為的城市裡的可靠人。

    但這個人實際上是城裡的“掮客”。距離人販,也就差不了多少。因為像衛鏗這個歲數的孩子,被他們送到城市裡面,無外乎就是“童工”。所以被衛鏗果斷拒絕了。

    初中課本上,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凡卡”,很契合此時衛鏗這個位面的情況。

    小凡卡在城市在鞋匠的壓榨下受盡了屈辱,在夥計和老闆出門時寫了一封信,懇求爺爺回來。但是最終他的信件沒有貼郵票,投寄的信件只是一個美好的夢,而就算投寄出去,也仍然是一個夢。

    上一世,衛鏗少年時語文是常年不合格。只知道老老實實抄寫參考書上的答案,未能對這篇文章背景有所理解,

    只能在填寫答案框上寫了:‘底層人民貧窮但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態度,但是剝削階級的兇殘和暴虐不允許的。”

    那時候,作為小學生,是無法知曉“做工匠學徒,的屈辱生活。”到底是啥滋味。

    哦,隨後見識了時代發展,見識了網絡時代,各種“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以及城市讓碼農們“畢業”進入社會的“優良”公司作風后。馬上就明白了“凡卡”這篇文章,何止是“不過時”,簡直就特麼是那一代人去大城市、大公司去找機會的‘超前教育’啊。

    萬幸的是,這個老父親給自己留下了最後的底線,也就是這把看起來不像槍的土槍,必要的時候,亮出來,在外面是不會受到欺負的。遇到了真的要把自己欺負到死的人,可以威懾。

    當然了,這位父親不知道恩馬不是普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