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10.30章 順流直下。

    一位頭髮白花花的老師,擦拭著玻璃鏡片看著照相機中拍攝的這一組組資料。

    在船駛過的兩岸中,各種移動的生物已經非常少了。

    這位老人回憶起:在十年前,一個石頭丟到岸邊,那竄出來各種小生物,就如同夏季草叢中的蚱蜢一樣,刷刷刷地逃了一大片。現在啊,只剩下人道頻段默許的“標準種”了。

    整個生態被強力地清洗過了。

    被人類不斷選育的貓咪,已經成了陸地生態界大量生物的天敵。

    這不,岸邊竄出來三隻貓咪,在巡視領地。一隻貓在這片五公里範圍的區域,每天要咬死七八隻的,體型一公斤以下的活物。它們也吃其他標準種類,例如衛鏗設置的“土龍弟弟”這種食草種類,但是戰貓們也懂得珍惜儲備糧的概念,選擇先殺異種。

    許多原本在水體中的變溫動物,試圖進化成類似小型蜥蜴,躲避這種捕殺。但是,還沒有來得及化為地面快速奔跑的小龍,就被貓叼走了。

    ~

    統伐區的貓是節點植物(大蘿蔔後裔)共生的。也就是貓每日都在捕食,而消化中的蛋白質和節點植物在同頻段中共鳴,將多餘的蛋白質、脂肪能量儲存起來。在食物淡季的時候再使用掉。

    而這些自然生態的貓咪也會根據節點植物的生物質儲存,進行物種控制。目前統伐區現在生態學中正在研究這種“新生物界能量轉化”。

    建鄴的生態學與之相比,就缺乏這樣的社會實用。

    時隔十年,建鄴這邊發表了各種七雜八雜的生態論文,既不能用在沼氣生產的能量供應,又不能運用在農業養殖上,建鄴學界此時就和近古時代的許多大學文學圈、社科教授們圈一樣,是看著非常厲害,實際上水得很。

    ~

    這位建鄴的老師,就是當年教導真新正的老師。

    這位蔣老師,這幾個月默默記錄了長江下游生態變化。

    在大貓的壓制下,天殛龍群落同體型獵殺系生物群已經瀕臨滅絕,只能走小型化疊甲的道路。

    至於疊甲的大型化道路,在陸地上獲取食物效率是很低的。只能靠躲在淤泥中少吃,少動,來求一線生機。

    揹著龜殼,能和山羊搶奪嫩草嗎?(二十一世紀時候,某島嶼上的大型龜,就差點被牲口給逼上絕路。)

    而天殛龍群落是變異不出數據屬性更高的生物了嗎?

    在十年前浦海突擊中,整個城市竄出來的大量蛇類,以及雙足蜥蜴類,行動之敏捷也是超出了普通人視角能捕捉的範圍內。

    但是,今天這些生物都不見了?

    全部變成了被地面貓咪捕食的嘍囉!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這時候窗戶外的學生說道:“他們(統伐區的洛奇亞)怎麼天天跟著我們飛。”

    蔣老師打開了玻璃窗看著窗外,那是洛奇亞。思緒不禁迴歸到當年——在建鄴的時候,真新正就調配了兩種機械獸,第一種是高敏捷戰貓,第二種就是這種“大鵝”。

    真新正調配的這兩種戰獸,在那一屆當年評獎中,都沒有進入建鄴導師集體認可,屬於很“平庸”的那種。(旁白:建鄴當年對機械獸評選,就如同近古時代清美系藝術大師們,有著獨特刁鑽評判。)

    事實上若是真正公平評判,衛鏗兩個作品在戰鬥性能上也只能評為良。

    時隔近二十年,當年優秀作品已經被不斷被更替。而就這兩個良品,已經是整個東亜區域,產量最大的制式機械獸。——這就和衛老爺作為廚師風格一樣,不做最貴的,選材料最易得的、性價比最高的。

    現在統伐區上千個民兵作戰部隊,每支隊伍都至少養著二十多隻大型戰貓,以及三個編隊(每個編隊十二隻)的洛奇亞。

    建鄴當年的導師們可能不會承認他們當年的眼光有問題,卻無法忽略一個事實,統伐區這種制式化的機械獸能夠對抗任何訓練師的隊伍。

    ~

    以洛奇亞為例:能靠體型優勢,在同等數量上打得過它的生化戰獸,在能源供給上消耗太大!

    體型稍小,且在單一作戰時能在速度上佔優的機械生化獸設計,卻在編隊作戰中被洛奇亞編隊追著屁股咬著。

    這位蔣老師恍然明白了什麼。明白了為什麼統伐區熱衷於“戰貓”“洛奇亞”單調的設計。

    制式化戰獸在足以壓制百分之九十同體型目標的情況下,兼顧善於培養、不挑食等優點。

    沒有明顯的缺點,就是優點。相反那些突出優點,卻有明顯缺點的新穎戰獸,不是怕冷,就是腸胃不好,甚至是成長期過長,在野外都無法形成有規模自然種群。

    再加上天殛龍主體被擊潰,這些嚴重依賴於生物群落庇佑的高敏捷生物的生存空間自上而崩潰。

    這位蔣老師陷入了反思。

    而遠方天空中出現了閃電,一群大概十五隻大型生物組成的天殛龍生物群,陷入了八個編隊的洛奇亞的圍攻。

    線導火箭彈,和天殛龍的電流交錯在一起。不一會就分出了勝負,墜落在地面上的天殛龍生物,掙扎想要起來,但是被大型戰貓們咬住了翅膀扯碎成了碎片,帶回人類安排的碳基輻射區域。

    ~

    如果讓當下統伐區的人來分析這當年機械獸的路線之爭。則是可以更清晰地指出建鄴方面訓練師們的錯誤。知識分子過於高端化,在生產活動各種設計上脫離了群眾。

    潘多拉歷史100年後,建鄴再也沒有一個整體光復人類文明總戰略。訓練師們在挑選更好的機械獸時,只是在選擇夥伴。

    而統伐區反倒是堅持了“光復人類的文明區”戰略。

    選擇生化戰獸,給予廣泛適用性,一切從文明“實用主義”出發。為大眾設計,而不是為個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