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9.70章 波濤爭

    但凡是有落單的軍事艦隊,都會遭遇的海洋陣線水下民兵們魚雷刺擊。

    昇陽艦隊是一直躲在大陸架保護圈內,彷彿是一支黃水艦隊,將和他們一起發出聲明的南洋集團賣得乾乾淨淨。

    南洋三位節度使艦隊聯軍遲遲等不到昇陽艦隊的匯合,被聲吶陣步步逼近,逐漸封鎖在近海。在經濟壓力下,也就只能單獨出擊嘗試尋找離州的主力決戰。

    ~

    但是,整個大洋上處處是伏擊戰的大坑。

    小一點坑,則是2月初頻繁出現的,幾枚魚雷坑掉了軍用補給艦,龍骨當場被炸斷成為滲水的危船。

    大一點坑,則是4月28號,一百多組水下沒良心潛射導彈在距離帝國艦隊五十公里的超近距離,進行飽和齊射。帝國的一艘海上要塞由於防護罩未能加強,當場被打穿能源站,其主武器神之鼻息結構燃起熊熊大火。

    昇陽和南洋是輔助艦隊,在開戰三個月對茫茫的大洋水下情況知之甚少。

    隔岸觀火的昇陽海軍上將云溪隱隱確定,在監測器以及水下線路這些最基礎最普通的層面,南半球的社治陣營已經在生產力上取得了質的突破。

    ~

    轉眼間就來到了6月份,海洋公社部署在離州北方的十七號海洋基地內,正在進行著大規模暴兵。

    該基地,一百零四個八個邊長120米的六邊形的水泥蜂巢組成的深海都市。

    這個深海都市中每一個混凝土六邊形孔洞中,堪比金屬大廈的標準工業艙,就如同蜂蛹一樣。

    這些水泥蜂巢內運作著不同的生產鏈,每次一個小時完成一次出貨,而每次出貨都是上千噸的。

    戰時中,海洋公社生產製造正在不斷創下了高峰!

    在中心新銳的戰艦基地中,一臺臺最大厚度三米,翼展二十米,摺疊後可以達到十二米的碟狀水下飛行器正在建造。

    ~

    這樣一架水下無人戰機,內部卻設計可容納三個人進行五天生活的艙室。這是確保水下作戰的戰士有足夠餘量的逃生的道路。

    但是在實際作戰中,是通過介宏子芯片遙控的。指揮艙軍士身穿靈甲,將控制四十個這樣的水下蝠魟進行突襲作戰。

    而這樣的一個水下無人機編隊,三十組為一個機械連隊。

    每個連隊,將配備八艘噸位五千噸的藍鯨級別的維修潛艇在內的、輔助艦船構成的水下指揮部。

    這些藍鯨維修船內,有一個寬大的可以容納三個蝠虹的艙室。

    戰鬥後,維修船能將受損蝠虹收入其內,然後在純氮氣(不可燃)環境下,用淡水清洗,用凝膠和金屬網修復破損裂紋,加註天然氣燃料,同時檢查載人艙是否滲水,各項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

    現如今海洋公社這邊,這樣的戰鬥小組在寬闊的海洋上廣泛地作戰。

    社治派隨時隨刻緊盯著敵人,而以現在深海總兵力達到了29345人。投入戰鬥蝠魟水下戰機數量則是超過了五萬架。

    這已經是在海洋中作用不下於主力艦隊的戰略力量。

    大部分深海蝠虹就是一年前剛剛打完“離州內戰”的士兵們。在推翻了湯家王朝後,他們的戰鬥精神沒有任何鬆懈。在確認南洋封建派系仍然不死心,準備從幕後走到前臺,直接下場干涉後的離州,遂也跟著下海展開了戰鬥。

    他們在水下狹小的空間長時間地工作,毫無疑問這是有著無比堅毅的品格。

    “社治”讓中人之姿的大多數人不經意間證明了自己。

    以海洋公社的後勤為例,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在水下戰機腹部插入液態天然氣罐頭,在背部掛載整流罩形態的氧氣管!一個個發動機地測試。

    (注:氧氣罐頭和天然氣罐頭是分開裝載在機腹部和背部,至於艙室內,除了非常安全的人類控制艙,其餘部分船艙都是不可燃的惰性氣體。這樣設計使得在被擊穿時分別漏進海水中,不會在機體內空腔造成可燃物混合,這比立本的氧氣魚雷要安全多了。)

    他們也是組織度最高、堅決執行命令、有著集體榮譽感的部隊。在聲吶網出現問題後,迅速抵達目標區域,確定是“敵人人為情況,還是自然情況”。

    衛鏗作為指揮官,由衷致敬這些戰士們:“能指揮各位作戰,是我的榮幸。”

    ~

    海洋公社的指揮部中,在球形的大廳中,有著密密麻麻如同星辰一樣的信息點連接。

    這四千八百個戰鬥組的量子通網絡,對接每一連隊人員。也就意味著,在這個指揮中心可以收錄到前線的每一個細節。

    有助於指揮官廣泛地全面瞭解前沿戰局的實況,從細節上,佐證戰略判斷。

    補充:這信息化,不是越級指揮,微操的。

    旁白:坐鎮最高指揮,卻無能力統帥的人,才會用微操來展現自己的存在。真正自己在領導崗位能推進工作的老闆,是不會在考勤、查崗這類微操上體現自己能力。

    衛鏗的觀念:哪怕是最基層的連隊犯下了明顯錯誤,需要槍斃以樹立軍規,要執行處理也都是所屬部門前沿營級指揮官來處理,用不著將軍級別的指揮官在這個戰役時刻來浪費精力。

    各司其職,將軍要司將軍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