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

  董成與王番對望一眼,都看出對方眼裡的頭痛。

  葛伯奕口口聲聲不說求和,實際上卻要行求和之舉。

  這一刻董成、王番都懷疑葛伯奕此次東行,是不是早就與赤扈人有所勾結,或者之前借護送新募之卒前往張八嶺,實際是先與赤扈人暗通款曲?

  他們甚至都不排除赤扈人有意放此時被圍壽春城裡的潛邸系精銳一馬,以便在朝中牽制京襄系的進一步崛起。

  不過,倘若赤扈人不附加任何條件,真就同意撤回到淮河以北去,他們又有什麼理由強烈反對?

  正如自古以來,無數人都信奉“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善之善”,叫赤扈人不附加任何條件撤回到淮河以北,不也算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嗎?

  難不成京襄真能公開站出來說,就是要將潛邸系精銳拖死在壽春城裡?

  這樣一來,不要說潛邸系精銳有投敵的可能了,朝野的風議也將迅速轉變對京襄不利。

  “赤扈人素來狡詐無信,雲朔之慘劇,就是前車之鑑,想必葛郡公沒有那麼快遺忘,輕易就再中赤扈人的圈套吧?”王番風輕雲淡的將當年與赤扈人和盟共擊契丹的舊賬翻出來,不僅提醒殿中眾臣赤扈人絕不可信,也暗指葛伯奕勾結赤扈人。

  “王相公莫要焦急,老夫只是如此一說,此策可不可行,也斷非老夫一言決之,”葛伯奕不急不躁的說道,“就像董君剛才所言,即便最終能令虜兵不戰而退,也全賴靖勝侯率二十萬大越將卒坐守龍舒水,此事怎麼可能不先諮議靖勝侯與諸多將吏的意見,而擅行之?當然了,靖勝侯倘若現在就能一戰而潰虜兵,那是再好不過,也無需找哪個大臣擔此赴死之任!”

  王番、董成見殿中錢擇瑞、張辛、喬繼恩、鍾應秋以及劉致遠等人都是一副思慮的樣子,暗感這事真是棘手。

  準西之戰已經快持續一年了,這期間建鄴附近都叫大股虜兵登岸,建鄴水師近乎全軍覆滅,右驍勝軍慘遭重創,歸德軍降敵,此外淮西還有三四百萬民眾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而為了維持龍舒水-浮槎山一帶總計逾二十萬兵馬形成的戰防線,修造不計其數的營寨,救濟那麼多的難民,朝廷每日都要填入數以億計的錢糧。

  無數人的脖子被勒得太緊,急需鬆一口氣,先主舊臣也是如此。

  當然,靖勝侯此時能在龍舒水、李陵山一帶,擊潰虜兵主力,無疑才是最好的結果,但靖勝侯倘若不能做到這一點,有別的手段令虜兵退卻,讓彼此都緩一口氣,又有何不可?

  如此規模的戰事無限期拖延下去,很顯然更非眾人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