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六章 淺攻進築

  站在銅鼓山之巔,能清楚看到北岸臨江柵營沿裕溪河往北延綿五六里——相比在大礬山以南站住陣腳,諸路勤王兵馬付出六七千傷亡,完全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甚至對勤王兵馬自身來說,只要能看到戰事得以順利推進,之前畏戰怯戰的情緒也很快就煙消雲散,甚至為之付出的慘重傷亡,也無人去提——真正有意見的,也都已經戰死了。

  即便如此,徐懷依舊無意組織兵馬去強攻虜兵在大礬山南麓的營寨,這時候要麼佔據虜兵放棄的村寨,要麼淺淺插入虜兵營寨之間,建造新的營壘,一步步以連營的方式,往大礬山南麓山腳下推進。

  所有的勤王軍將都深刻認識到,以營為單位結陣、結寨,在北岸相對獨立作戰,以防禦為主,一旦輕易被虜兵擊潰,根本無法奢望左右友軍會增援。

  徐懷為避免出現連鎖性潰敗,更是直接明令嚴禁諸營壘迎納潰卒,甚至勒令諸營壘對擅自衝擊過來的潰卒進行射殺、攔拒,所有勤王軍將作戰意志反倒越發堅定起來,沒有再出現動不動就被擊潰的局面。

  在大礬山以西、以南的戰局,大越在兵力是佔絕對優勢的——除開京襄軍及宿衛禁軍總計四萬精銳外,除了江西、荊南、荊北、江東、廣西、西蜀總計集結九萬勤王兵馬外,高峻陽、顧繼遷還象徵性的各派三千精銳趕到潛山、樅陽接受調遣。

  同時諸路糧秣等物資,也通過湘江、青戈江、贛江、漢水以及長江,源源不斷的運抵秋浦、銅陵以及潛山、樅陽等地,徐懷完全可以不受限制的結硬寨、打呆仗。

  大越立朝一百五六十年以來,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甚至諸路調派兵馬增援淮西,也多以有一定統兵經驗的士臣為首;他們也許打不了硬仗,但對“淺攻進築”的戰術卻頗有心得,也樂於用這種戰術,一點點的壓榨虜兵在廬江外圍的戰略空間,達到解廬江之圍的目的。彡彡訁凊

  魏楚鈞抵達銅陵之後,徐懷也不憚告訴他,即便解了廬江之圍,他也計劃以這種戰術,將兵線一步步往廬江以東推進。

  虜兵也深深意識到他們從壽春往南延伸到廬江、無為逾四百里的戰線還是拉得太長。他們一旦選擇往廬江填入太多的兵馬,就會形成壽春、廬江頭尾皆重、而腰腹空虛的拙勢劣形。

  特別是劉衍在滁州督戰,左右驍勝軍越來越活躍,還正好威脅到他們兵力空虛的側腋。

  三月中旬,赤扈人將上萬精銳騎兵新調來廬江,掩護降附漢軍北撤,將戰線大踏步收縮到合肥、肥西及六安一線,不僅廬江之圍即解,舒城、巢縣之圍也隨之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