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

長江過峽州流段也是極險,舟船想要逆流而上,也是通過成百上千的縴夫強行拖拽而行,才能順利抵達奉節。

邛崍山南脈餘支大相嶺橫亙於龍游、九黎之間,雖然兩地相距不到兩百里崎嶇山地,但僅僅依靠馬揹人馱,輸運的物資也是極為有限。

京襄沒有辦法不加以限制的在邛崍山裡投入人力、物力,還是要儘可能想辦法,通過舟船在驛站之間更高效率的轉運物資——契丹殘部需要補充的物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以糧食、食鹽、鐵器、茶葉為主,運出來的物資以羊毛羊絨、馬匹、皮毛、藥材為主,每年少則十數萬石,全程翻越大相嶺、彌勒嶺都靠人背馬馱,還是太吃力了。

現在就是要趁著青羌諸部還沒有太深的戒備,蘇求承他們先啃下最硬的一塊骨頭。

此外,伐木場與石灰窯、磚窯的選擇,則是在松林溪上游一個節點,接下來會同時在建造木料、石灰、青磚等轉運貨場、渡口。

雖說汝蔡戰事吃緊,有限的精銳都要用在刀刃上,沒有辦法抽調太多到邛崍山來,但京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經過一定訓練且能吃苦耐勞、不畏背井離鄉的輜兵、屯兵。

蘇求承就沒有指望初期能從邛崍山僱傭多少羌人勞力,只要諸部首領默許招募漢人匠工進山勞作,早就分散進蜀待命的兩千多輜兵,就陸續進入邛崍山中負責司戶廳、石坡護牆、棧道以及伐木場、石灰窯的修造;同時又有近三千輜兵在接到信報之後從荊州出發分批西進……

朱芝攜朝廷令旨進邛崍山赴任黎州司戶,青羌諸部沒有加以警惕,更沒有第一時間聯合起來加以抵制。

朱芝籌建司戶廳,喬氏等族都以為這是拖延時間的機會,甚至還想著出售糧食、木料、石灰等物資時牟些小利。

等看到數以千計的精壯匠工進入邛崍山,喬氏這時候即便看出朱芝壓根不是想建司戶廳,壓根就是建一座司戶城,但他們既沒有阻止的合理藉口,更不敢去阻止、破壞。

喬氏一脈在九黎鎮及附近的河谷,總計也就上萬族眾,青壯不足三千人。

現在朱芝攜朝廷令旨,在徵得喬氏同意後直接進入他們的腹心之地修建司戶廳(或者說司戶城),名面上家兵僅有百餘精銳,實際卻有五六千隨時可以組織起來的精壯人馬,他們此時想著聯合其他部族加以阻止,不怕消息稍有走漏,朱芝就先發制人將他們當成叛亂給剿滅了?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這一切壓根就是朝廷的意圖……

除了順服,他們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