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六十八章 籌謀

這麼快就確認蜀西南翻越邛崍山脈的狹路險徑能通往吐蕃高地,史軫、韓圭等人也都很高興。



說到對契丹殘部的支援,他們深知這是必要的,他們也迫切希望契丹殘部在邛崍山西麓紮下根來,要不然也不會派遣蘇求承經嘉州深入邛崍山中探路。



不過,他們也清楚前期支援契丹殘部紮根邛崍山西麓,可能要比繞道大理國境,支援契丹殘部在朵甘思南部地區落腳更為艱難。



蘇求承不僅與契丹殘部的探路人馬遇上,還捎回契丹殘部及朵甘思地區吐蕃諸部最新的消息。



契丹殘部南遷,整體上還算順利。



赤扈人的河西兵馬都總管府基本上沒有反應過來,僅有少量騎兵追入吐蕃高地深處,無法對契丹殘部形成實質性的威脅,而瀘水沿岸的吐蕃諸部,在布曲寺蕃兵大潰於神玉山麓之後,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這些使得契丹殘部南遷,沒有爆發大的軍事衝突。



然而沿路殘酷的氣候與環境,對初涉吐蕃高地的契丹族人,卻是嚴峻的考驗。



近萬婦孺永遠地倒在路途之中,還有大量的男女老少病倒,一時還未能適應如此惡劣的氣候。



契丹族眾賴以為生的牧群損失更是嚴重,直接縮減一半以上——



牧群的損失,可能對契丹殘部的打擊更為嚴峻,特別是存活下來的牧群,比人還要嬌貴,適應高原氣候需要一個過程,當中還會有不斷的病死,繁殖也會受到壓制。



這意味著契丹族眾維繫生存的物資會變得極其貧乏。



這時候契丹殘部撤到邛崍山西麓,要面對朵甘思吐蕃諸部聯手壓制,赤扈人很可能也將提前大規模插足吐蕃高地,可能壓力會有多大,不是一兩場軍事上的勝利就能克服的。



在這種情況下,契丹殘部還想在邛崍山西麓站穩腳,京襄倘若還像以往契丹殘部落腳秦州時那般,僅僅派一支兩三百人規模的商隊往來兩地,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邛崍山中大體沿大渡水是存在聯通川蜀與朵甘思的通道,但大渡水沿岸地區乃是青羌以及一些史書罕有記載的蠻僚部族世居之地,僅僅名義上歸附於大越,隸屬於西川路治下。



這些地方所封的刺史、知縣等官職一直都是部族首領世襲,除了偶爾的朝貢外,對朝廷基本上沒有別的什麼義務,這也意味著朝廷對這些地方並無實質性的統治力。



即便朝廷最終允許京襄以鑄鋒堂商隊的名義,通過邛崍山給契丹殘部增援物資,黎州青羌諸部依舊很有可能會拒絕商隊定期往返其間。



即便京襄進行武力恐嚇,青羌諸部明面上屈從,暗地裡依舊有可能縱容盜匪劫掠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