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三十章 探路



  徐懷得知建繼帝病危,持密詔緊急進京就在南蔡歇了一宿,之後繼續上路,抵達建鄴的次日建繼帝駕崩,徐懷又趕在大殮之禮結束的當日連夜動身折返,四日後回到南蔡。



  前後半個月,徐懷可以說是身心疲憊,此刻勒馬停在小雀嶺大垸長逾二十餘里的南堤上,望著南面波光盪漾的千汊浦。



  過了汛季,荊北大地降雨急劇減少,漢水、溳水上游來水大降,千汊浦諸湖水位下降,露出大片的灘地。



  為了保證南蔡擁有一定的蓄洪能力,儘可能降低垸堤在汛季的壓力,小雀嶺南堤與諸湖之間還是留在兩三里不等的緩衝區,進入秋冬時節都會退水露出泥濘、溝澗交錯的灘地來。



  九月下旬乃是蘆葦完全長成的季節,滿眼望去都是白花花的蘆花;穿梭於蘆葦叢間,乃是各寨組織起來的採蘆隊——



  當世富貴人家除了裘衣外,主要採用棉花、絲絨填充、縫製襖裳禦寒,但對中下層貧農,蘆絨卻是更物美價廉的禦寒物。



  割下的蘆杆可以修補屋頂,或圍擋牲口棚;開春時多割幾茬新蘆還能用作飼料餵養牲口,蘆芽也能充飢。



  南蔡前後總計招納饑民逾二十萬眾,但目前新開墾糧田還不足八萬畝,就算將梅渡、津瀆等大垸都建設完成,預計能開墾的糧田總計也不會超過三十萬畝,難以承載這麼多的人口。



  因此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除了要繼續從外部輸入大量的糧食外,南蔡也是盡一切可能組織民眾從這天地之間多爭一口吃食。



  除了採蘆隊,除了已經建成的垸田外,南蔡也以村寨為單位,組織民眾搶種退水後的灘地,爭取在明年汛水來臨之前多少有些收成;千汊浦諸湖水面,也都是以村寨為組織的捕漁隊。



  南蔡民眾雖說多削瘦羸弱,衣衫也襤褸,但精神面貌很好。



  畢竟一年多來,楚山除了開墾垸田外,更是全力修建垸寨圍屋,保證每一名饑民都能有一席棲息之地,不受風吹日曬之苦;同時也對所有的老弱婦孺保證最基礎的口糧供應——至少在南蔡,饑民能看到生存條件在一點點的改善,而不是往更悲慘的境地不斷滑落。



  有時候,希望永遠更為重要。



  聽著湖面上、蘆葦叢深處傳來的杳杳歌聲,徐懷多日來的疲倦禁不住一蕩而空,與身邊王舉、韓圭、郭君判、烏敕海等人說道:“此去建鄴,我不是沒有猶豫,甚至也暗中問自己有沒有做錯,但眼前的一幕令我心裡的疑惑蕩除一空,你們可知是何故?”



  “這個可不難猜,節帥無非是說鄭氏父子絕對做不到眼前這些——節帥御虜安民之志堅如磐石,而鄭家父子絕非是志同道合之人,既然註定有朝一日會背道而馳,早一日或晚一日除之,於心何礙?”韓圭拱手說道。



  “之前都說史先生是節帥肚腸裡的蛔蟲,現在看來要添上韓郎君了。”郭君判笑道。



  “節帥,”周景與範宗奇、姜燮、徐勝等人迎過來,問道,“節帥一路馬不停蹄西進,為何在這裡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