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




    武江、蘇荻夫婦出面先找柳瓊兒捅開這層窗戶紙為好。



    “萱小姐聰明伶俐,也是跟徐懷共患難過的,我早就想站出來說合了,偏偏是我爹爹,還有武江攔著我,”蘇荻聽史軫說起來意,當即就將這事攬過去,還埋怨她爹蘇老常、丈夫徐武江過去幾年攔著自己,“柳姑娘也是明事理的人,我明兒便找她說……”



    待蘇荻找柳瓊兒捅開這層窗戶紙後,史軫才動身趕往汝州,找徐懷會合。



    …………



    …………



    史軫趕到汝州,得知徐懷沒有老老實實留在汝州城裡,而是進了箕山,在箕山滯留三四天卻還沒有要下山的意思,他便不顧連日奔波,沿著黃澗河畔新開闢的山道,往箕山深處的大峪寨、大鴻寨而去。



    九月上旬的箕山,草木還沒有開始凋謝,山谷坡嶺上紅黃相間,色彩絢麗多彩,沿狹道緩緩北行四五十里,便看到遠處一炷炷的煙氣嫋嫋升起,彷彿暗沉的灰雲,聚集在前方的山谷上空不散。



    看到這個情形,史軫很是寬慰:那是箕山窯燒製瓷器的盛況。



    除汝州魯山縣於前朝時就出產青瓷、花瓷外,許州所屬的陽翟等地的民眾,也很早就發現位於汝州城東北、許州陽翟城西南的箕山深處、黃澗河上游河谷兩岸的土質可以燒製陶瓷。



    不過,黃澗河上游沿岸的土質富含太多的呈色雜質,使得器物在燒製過程當中常常出現意想不到的釉色變化。



    當世將器皿燒製過程中出現的釉色變化稱之為窯變,而窯變在當世又被視為不詳、瓷器怪胎,一旦出現都需要搗毀、砸碎。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汝州窯戶,是不屑於進箕山開窯燒瓷的,畢竟魯山花瓷當時已經名聞河淮了。



    因此即便黃澗河從箕山深處匯聚而出,流經汝州盆地北部,匯入北滍水,卻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沿黃澗河開闢進山的道路。



    卻是箕山東北麓、隸屬於許州的陽翟縣窯戶,附近沒有更優質的陶土資源,兩三百年來都在箕山深處默默燒製一些劣質瓷器,供應鄉野,陶瓷業的發展是遠遠不及汝州魯山縣等地。



    不過,近三四十年來,箕山窯戶在魯山花瓷及管城柴窯的基礎上,不斷摸索制胎著釉的用材,總結窯焰控制等方面的經驗教訓,不僅能穩定控制窯變的過程,還在當世以青瓷、黑瓷以及花白瓷等色彩單調的瓷物基礎之上,燒製出色彩豐富絢麗、富於變化的箕山瓷來,一時名聲大噪。



    即便此時的箕山窯,還遠不如其後世之名鈞州(陽翟)瓷驚動天下,但天宣年間以大峪、大鴻兩寨為核心,黃澗河谷兩岸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