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




    而在殘酷且血腥的激烈戰鬥中,楚山將卒憑藉更為精良、鋒利且堅韌的箭簇、刀矛、盾甲,不僅能更有效的殺傷敵軍,也能有效的降低自身的傷亡。



    輕便堅固的精鐵戰車,此時已成為全軍上下爭先配備的戰械,大幅提高楚山軍在近城區域的步戰機動能力。



    因此,徐懷並不侷限於一根細長的鐵錢、鐵絲或瑣子甲製備改良之上,而是想著楚山冶鐵業短時間內,還有沒有比較大的提升及完善空間。



    相比較而言,在徐懷的眼裡,那根細長的鐵絲,甚至比瑣子甲的製備之法改良要重要得多。



    不過,在楚山眾人眼裡,卻更看重瑣子甲的製備之法改良。



    徐懷從襄城視軍,返回舞陽歇了兩天,將一批非他簽署的函文處理掉,便攜柳瓊兒趕往淮源。



    此時相繼他在召陵看到安州交納的“絲鐵”,都過去大半個月了。



    八月河淮地區還十分的炎熱,但桐柏山裡已經清涼下來。



    徐懷趕到淮源城,原本想著先召見知縣程益為首的淮源縣官吏瞭解縣政,再將將徐仲榆、徐柏松等徐氏、王氏族老以及自始至終沒有留在桐柏山裡的一些大姓宗族的老人請來飲宴,聯絡感情。



    然而徐懷剛到淮源城歇下腳來,卻是韓圭、沈煉、陳榮鈞以及特地從楚山城趕來的蘇老常、莊守信,迫不及待的將新編織的兩片甲衣呈上。



    案桌之上,兩片甲衣都是半成片,都僅有尺許見方,細小鐵環環環相扣,編織成甲,要比傳統的瑣子甲細密得多。



    “楚山往後要制瑣子甲?咦,這甲片似比瑣子甲要細密許多……”



    淮源甲作、軍械作以及十八里塢鐵場,雖然都在淮源縣境內,但與金砂溝砂金場,都受左長史院曹司所轄,獨立於淮源縣之外,因此身為淮源知縣的程益,並不清楚韓圭趕到淮源,是在為瑣子甲製備之法改良奔波。



    不過,科舉屢試受挫,年逾四旬謀得淮源驛丞差遣後,整日抱著酒壺昏昏沉沉的程益,卻博學多識,是淮源難得精通諸多雜務之人。



    溜槽法的改良,早期桐柏山修造堰壩,製造投用水碓、水排等水力器械,乃至早期鑄鋒堂的兵械製造、匠師培養,程益所發揮的作用,要比徐武良更為關鍵。



    楚山置縣之初的工房,之後營造院,以後楚山行營及申州所屬的工曹,都是程益直接負責。



    等喻承珍、莊守信、丁崇、沈煉、莊庸、陳榮鈞等一批大匠級人物,從汴梁投奔楚山,補充楚山緊缺的工官隊伍,而隨著楚山行營所轄防區的擴大,諸縣更缺主政官員,程益才改知淮源縣事。



    因此瑣子甲已經逐步從戰場淘汰出去,程益都沒有機會見過實物,但對傳統的瑣子甲,還是有相當的認識。



    他將其中一片甲衣拿在手裡,就知道與兵書所錄的瑣子甲,有些區別。



    “製備之法不一樣,”徐懷笑著說道,“叫陳榮鈞給我們講講,這甲衣的製備之法,與傳統有何不同……”



    瑣子甲製備之法改良,並非將煉爐之中半熔融的精鐵條直接拉拔成線製成細鐵環這麼簡單。



    要確保甲衣抵擋劈斫的能力,細鐵環的堅韌度是有門檻的,特別是純粹憑藉熟練老匠師眼力與手感去評判鍛鑄件良劣的當世,後續淬火及鍛打處理還是較為繁瑣,耗時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