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




    同時嵩山之中,除了一部分土生土長的山寨勢力外,還有胡虜南侵這幾年來,鄭許等地相當多的殘兵敗將逃往嵩山之中結營紮寨。



    雖然建繼帝下旨嵩山諸部義軍(山寨勢力)皆受楚山節制,但實際上楚山想要嵩山諸部義軍真正有效的聽從指揮,從側翼牽制、襲擾鄭許等地的敵軍,不僅需要往嵩山持續輸入兵甲、糧秣及錢餉,還需要調派、委任一批武將軍吏,對抵抗軍進行有效的改編才行。



    然而就算楚山咬緊牙關,額外增加大筆補給預算,還要從諸部抽調大批將吏,不惜將淮上防線實際從襄城、郟縣往延伸到嵩山之中,但嵩山之中的大部分義軍,存在嚴重的山頭傾向,真未必願意接受楚山的改編。



    諸部義軍之中,對楚山認同感最高的,其實還是韓昌甫、周虛易等人率領的黑衫軍。



    徐懷率部潛襲汴梁,最初就是跟黑衫軍聯絡,並在黑衫軍的根據地潛伏月餘,與韓昌甫、周虛易等黑衫軍將領接觸密切。



    在汝潁會戰之後,不僅有大量黑衫軍將卒家小撤入楚山,像周洛等一批黑衫軍撤入楚山的將領,直接編入楚山為將。



    因此,黑衫軍可以說是楚山伸入嵩山之中的一隻觸手。



    問題是韓昌甫、周虛易等人率領進入嵩山,並在嵩山南段大鴻寨立足下來的黑衫軍,僅有六七百人,在嵩山諸部義軍中佔比不高,影響力及威望也就受到極大的限制。



    針對這一情況,楚山很多人都主張索性正式收編黑衫軍及大鴻寨,作為淮上在嵩山南段山脈中的一處據點。



    “韓先生,你有沒有更妥當的辦法,使嵩山諸部義軍更好的為朝廷分憂?”徐懷看向站在張雄山身後、身形瘦小,有些其揚的韓圭問道。



    韓圭乃朱仙驛都水吏,早年主要負責朱仙驛蔡河新渠斗門船運等務,在朝中混跡半生,也沒能獲得官身;汴梁淪陷後,其家小皆在汴梁,韓圭也被迫降敵,繼續留在朱仙驛任事。



    史軫卻知韓圭其人飽滿詩書,只是科舉差些運道,入都水司為吏,通曉河渠、津樑、船務、堰壩等事,乃是朝野難得一見的幹吏。



    楚山很早就想著遊說韓圭直接攜家小逃奔楚山,但適逢韓母臥病在床,不良於行,韓圭擔心其母經受不住的逃亡顛簸,最終答應留在朱仙驛及汴梁先作楚山的內應。



    韓圭不僅與周虛易相識,與韓昌甫更是同出鄢陵韓氏的族兄弟,因此在朱仙驛一戰之後,先帶著家小,隨韓昌甫、周虛易撤往嵩山。



    卻是史軫一直惦記著韓圭擅長河渠、津樑等事、極有幹才,張雄山、王峻、柳越亭等人這次前往嵩山聯繫,特意將韓圭接來淮上。



    徐懷在汴梁時接觸過韓圭,但忙於戰事,都沒有機會說上幾句話,這時候當然要考較一下韓圭有幾分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