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九章 馳援




    楚山目前最快能集結起來的三千騎兵,有一部分人馬在北岸,有一部分周橋,也有一部分在羅山,沒有足夠運載騎兵部隊的戰騎,而羅山下游的淮水之中沒有浮橋,三千騎兵要渡過淮水,一兩天時間都未必夠。



    徐懷在給劉獻的信裡,說兩天後他會親自率部趕到焦陂助陣,其實是無法做的,主要還是要穩住劉獻,不要輕易妄動。



    不過,徐懷實在難以想象宣威軍人馬被吃掉的後果有多惡劣,擔心緩兵之計未必能穩住劉獻,決定親率小隊精銳,先乘船到汝水口淮川城附近上岸,直接趕往焦陂。



    “這太危險了!劉獻率兩萬兵馬集結到焦陂,這麼大一塊肥肉擺眼前,嶽海樓一定會第一時間派兵馬切斷焦陂南撤淮川的陸路通道,我們一旦被敵軍發現行蹤,想脫身很難啊!”陳子簫說道。



    不管嶽海樓以及潁水左岸的虜兵沒有陰謀,但劉獻率兩萬兵馬離開淮川前往焦陂,嶽海樓一定想辦法抓眼前的機會吃掉這兩萬兵馬,也就一定派兵封鎖淮川與焦陂之間的通道。



    他們就算走水路趕到淮川,但從淮川北路必然險象還生。



    周景也勸阻徐懷作為主帥不能輕易冒險,說道:“我去見劉經略,或能勸他以待節帥再有動作!”



    “汝水附近多安排幾艘舟船以防萬一!”徐懷搖了搖頭,說道。



    從信使的態度就能看到荊湖諸將對所謂的陣圖都有著不足恃的自信,想要勸劉獻打消念頭,不是簡單的事。



    他就想著在汝水多部署舟船,倘若他們不幸被敵軍發現行蹤、遭到圍追堵截,可以借溪河地形的遮閉撤到淮水邊再圖他計。



    徐懷從來都是意志堅定之人,他不惜以身犯險,同時也考慮到一路有可能會遇到兇險,眾人雖然擔憂,卻也不再勸說什麼,只是從細節上完善徐懷親自前往焦陂的行動計劃。



    騎兵考慮到馬匹,需要大型戰船才能運載大股騎兵,運載步卒則要簡單多。



    史軫主張徐懷還是要儘可能多帶一些步卒同行,哪裡這些步甲在淮川上岸不能北上焦陂,但畢竟還是要考慮宣威軍主力在焦陂被擊敗的情形。



    部署很快就討論出來,徐武磧、潘成虎、史軫等人留在楚山城坐鎮,王章、烏敕海、王峻等將率領侍衛親兵營主力,走浮橋前往羅山,與徐心庵所部會合後再組織渡河。



    徐懷則與王舉、郭君判、陳子簫、周景、牛二則直接在楚山城登船,在史琥率領三百步甲及騎兵護下順水而下,往下游兩百里外汝水口的淮川行去;最好是徐懷趕到淮川時,劉獻、傅潛他們還沒有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