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




    這是必須要從太原、澤州等城守禦戰中汲取的經驗教訓。



    而太原、澤州等城守禦戰的成功經驗,也告訴他們,只要準備充分,縱橫天下的赤扈兵馬也沒有那麼容易攻陷踞地勢之險的城池。



    西軍在與黨項人長期爭戰中所總結的淺攻進築之策,並沒有過時。



    南陽以東,以桐柏山、光州為塞,景王悉以交付給徐懷守禦,胡楷略過不提,但主張南陽北面蔡州的防禦重點,要收縮回方城口北面的舞陽。



    蒲坂初議大策,決定在蔡州重建驍勝軍,以楊麟為都統制,胡楷則主張以劉衍、楊麟並置為驍勝軍左右統制。



    景王趙湍前往襄陽開衙設府,除了籌措錢糧外,更為主要的,還是進一切可能擴編兵馬——而將來景王趙湍要在襄陽登基,所轄僅驍勝軍、宣武軍、天雄軍三支禁旅,也是遠遠不夠的。



    在胡楷看來,現在至少就要直接留出左右宣武軍、左右驍勝軍的擴編架構來,並授權諸將一邊駐守、一邊招募健銳、一邊



    操訓。



    胡楷建議將劉衍、解忠、顧琮、梁文江、許璞等部統編於左驍勝軍,以劉衍為主將,駐守舞陽以及伏牛山東麓諸城寨,作為方城口外側的第一道防線。



    將蔡州軍編為右驍勝軍,以楊麟為主將,駐守此時蔡州州治上蔡。



    上蔡位於青衣嶺及確山縣北部偏東,位置比較突破,但需要有一部兵馬坐鎮,遏制敵軍肆無忌憚逼近舞陽及光州。



    徐懷所領楚山行營,雖然最為精銳能戰,但將天雄軍俘卒都計劃在內,總兵力也僅有七千眾,距離天雄軍滿編還有很大的差距。



    此時卻要將光州都納入楚山行營的防區,相當於將防線往石城嶺以東延伸出兩百里外,而信陽以南的九里、武勝、平靖三關又是必守之地。



    徐懷也不可能僅憑藉七千兵馬,真能將這麼大的防禦面守住。



    楚山行營及天雄軍下一步招兵買馬是必需立時去做的,至少除開地方廂軍、鄉兵外,天雄軍即便不滿編,至少也要擴編到一萬五千人眾,才能基本保證這麼大防禦區的防禦需求。



    而招兵買馬需要一個過程,這時候更需要有一支兵馬駐守上蔡等地,為徐懷在光州的防線建設爭取時間。



    最為關鍵的一點,胡楷建議景王現在就派使臣趕往齊州見魯王,使之兼領河南、淮南制置使。



    胡楷的建議,實際將除光州之外的淮南東路、淮南西路,都劃給魯王旗下,以求聯手抵禦胡虜。



    不管以前景王與魯王對不對付,當前的現實是他們暫時沒有能力在光州以東沿淮河南北部署防線,但魯王在青州、齊州卻坐擁十萬重兵。



    胡楷建議立時請魯王趙觀率部南下壽州或徐州坐鎮,不叫虜兵有機會插入徐州,切斷魯王趙觀與江淮的聯繫。



    一旦魯王趙觀所部淪為孤軍,最終被赤扈人消滅,或許是沒有人有資格跟景王爭奪帝位,但他們這時候從哪裡抽調兵馬,前往光州以東的淮河兩岸部署防禦?



    所以,該妥協就得妥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