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雨 作品

147、第147章 玉米

    吃了,天熱放不了太久的。”

    “知道了。”王安和上了牛車,扶著籮筐和扁擔,心裡特別高興,道:“每回來都叫你破費的。哎,我走了,你侄兒若曉得這點心是你給的,肯定高興!”

    王安平送著他的牛車慢慢離開。老遠的還看到王安和朝著他擺手,還對旁邊的人炫耀的道:“那是我最小的弟弟,可出息了,現在可是縣城裡的吏員了,是公差,吃公家飯的人,我家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患難未必見真情。而當生活好起來,一切彷彿沒發生過。我們的文化裡就刻著這樣的基因。所以才更顯得患難時的情誼更為珍貴,彷彿真金。而裂痕就是裂痕,多的是粉飾太平。

    王安平這一回的心情比起上回少了複雜,平和穩重的多。若說上一回是年少氣盛,心中有怨恨。而現在,卻已經處事如常。撕破不了臉的血緣,就成熟的處理。可能,這些日子以來,心態也煉出來了吧。

    之前王安平在王家村的時候,雖然那個時候已經不年輕了,然而,終究是被那個圈子困住,那個地方給侷限了,顯得膽小和怯然也是常事。可是自出來後,用心學習,每天接觸人的歷練,才知道年紀大有年紀大的好處,因為他很快的成熟。

    十七歲的他,與十三歲的雲帆的心態上就有很大的差異。王安平為人處世,顯得很平和,哪怕過去有很多的怨恨,他也有著年齡上的優勢,一遇機遇,便很快的成熟。有著成年人的處變不驚與老辣。

    而云帆卻不同,年少四歲,那種氣盛,幾乎寫在臉上和語氣裡。

    王安平不知道,如果現在的他也只十三歲,他是否能有今天這樣平和的態度去與王安和相處,並且招待而不失禮數。

    張興柱將玉米穗子扛到了張融融這邊來,笑道:“來就來,巴巴的挑了兩擔來,也難為他大熱天的送來。有心了。”

    張融融問安平是怎麼與王安和相處的。

    張興柱便說了,又笑道:“王安和倒乖覺,這一回來再不問老姑的事,也

    不敢再提。知道老姑不樂見他呢。倒是自覺很多。估計是接受了只與安平來往的事實。”

    張融融道:“安平這個應對,倒出乎我的意料。這孩子,成熟的很快。以後萬事都不必發愁他的應對!”

    “是啊,”張興柱感慨的道:“來城裡還不到半年,有這般的進步,已經是個很出色的男兒郎了。”

    大妮將玉米掰出來,笑道:“這麼多能吃好些天吶,我瞅著都不必曬乾,直接每天蒸上幾十穗,幾天就能吃完了。這個不頂飽。家裡人又多,一天吃幾十穗倒也吃得掉。”

    “那是,光大牛一人就能啃上幾十穗了,”張融融笑道:“勞煩他多吃些吧,省得壞了!”

    大妮不好意思的笑,撓撓頭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