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哲 作品

第593章 潰兵如潮(二)

    如果說中國軍隊從淞滬戰場上撤回來那算是一場潰敗的話,那麼從這次南京保衛戰之後那就是一場潰逃了。

    所謂國軍的高層終於為自己在南京保衛戰戰略制定上的蛇鼠兩端付出了代價。

    為什麼這麼說?一開始高調宣稱要誓死保衛南京,堵死了若干個城門,收走了長江上的船,這就是背水一戰的架勢嘛!

    可是隨著日軍的進攻,那有血性的敢於抵抗的隊伍損失慘重,這時作為高層指揮官那就應當調集預備隊將被日軍打開的缺口堵上,將丟失的陣地奪回來嘛!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已是搬家搬到了重慶某人給那位負責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下了個可以撤退了的命令,而那個指揮官便下達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撤退計劃,然後他就坐著事先他自己留下的小汽輪過江逃跑了。

    指揮官一跑,下面各部哪還有心思與日軍再戰?

    本來就派系重重,國軍一個派系之內的軍隊很多時候尚且都有著“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傳統,而現在他們卻是連“不動如山”都做不到了。

    若真能“不動如山”,那怎麼也算是守了一塊陣地,而現在他們非但不去救援,反而把自己的陣地也棄了,那樣日軍就可以通過側翼對敢於抵抗的中國軍隊友進行圍攻了。

    師長跑了,旅長跑了,團長跟著就跑了,軍官拋棄了士兵,士兵也找不到軍官,於是大潰逃就這樣產生了。

    這種情況就象那領頭的頭羊不見了,那麼那羊群可不就放了羊了嗎?

    簡單總結一下,那就是指揮者要打就斷了官兵的後路。前方激戰正酣有很多陣地還未曾丟失指揮官卻通過自己預留的活路逃跑了。

    只是指揮官有後路逃跑了,那剩下的數以萬計的官兵可就沒有後路了,城門被堵了,眼見著強大敵人又攻進來了,那潰逃又怎麼可能不產生?

    如果按照東北人的話講,那可不就是你們這些當官的在玩人嗎?

    而這也正是下位者的悲哀。

    記得不知道哪本小說中某位主人公說過一句叫作“痛著痛著,也就習慣了。”

    可是打仗豈不也是如此,輸著輸著,也就習慣了。

    不能說自抗戰開始,中國軍隊就沒有打過勝仗,可是那勝仗卻也只是局部的,既然已經輸習慣了,那數以萬計的官兵沒有了鬥志便在那南京街頭形成了潰逃的洪流。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幾輛已是衝進南京城的日軍坦克便更加劇了這種潰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