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471 瓦克爾中尉

    兩人一商量,駐地裡彈藥充足還不缺吃喝,乾脆先別亂跑了,把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搞清楚再說吧。拿著軍用電臺好一頓找,終於找到個活人,雙方一聊,嘿,離得還不算太遠,是附近一個邊防軍的少校。

    從哪兒之後,三個人按照軍銜成立了倖存者小組,一邊完善駐地的防禦,一邊積極向附近的村莊和城鎮展開搜索。找到的倖存者越來越多,不到半年就湊了20多人,還加入了世界倖存者聯盟。

    可在完全知道了喪屍病的爆發規模之後,他們又不得不為將來而發愁了。阿爾泰共和國才20多萬人,面積卻和江蘇省差不多大,真正的地廣人稀,光靠他們這20多人根本沒法發展。

    可是整個西伯利亞聯邦管制區裡也才有1000萬出頭的人口,分佈在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地域中,幾乎就是半個中國了,交通還不是太方便。

    距離他們最近的倖存者團體有1500多公里遠,想去倖存者更多的莫斯科附近,不光要翻越烏拉爾山脈,還得跋涉小4000公里,太遠水解不了近渴了。

    倒是向南看看,距離中國疆省的省會烏市只有700多公里,那裡有400多萬人口,要是再算上附近的村鎮就得上千萬了。

    不需要太多數據支持,也不用多高瞻遠矚的分析,只要智商別太低就應該知道往那邊發展更有前途。雖說人口越多的地方喪屍越多,可人口多的地方倖存者也更多。

    對於沒啥野心的倖存者來講,縮在偏僻地方過小日子是最優選擇,可對於有啥想法的倖存者來講,不趁著這個全人類重新洗牌的機會蹦躂蹦躂,怕是會鬱悶死的。

    瓦克爾中尉和那位叫薩賓的少校就是後一種人,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之前被龐大官僚體系羈絆才沒爬到高位,不是本事不成是沒得到機會施展。現在機會來了,肯定不能眼睜睜失去。

    當時正好趕上洪濤號召全球倖存者遠離核電站,團體之間儘量融合到一起擴大規模,他們倆就和烏市的中國倖存者團體取得了聯絡,決心南下!

    不過在這之前他們還做了另外的功課,先去了臨近的哈薩克斯坦,與當地兩個一直都有聯繫但不懂英語的倖存者團體匯合,再一起去烏市。

    這樣一來就有了60多人,還有很多制式武器和充足的彈藥。人多勢眾、武器精良,不管走到哪兒也不會太吃虧。

    這一步可以說走對了,到了烏市之後他們這夥人很快成了戰鬥主力,然後就碰到了那個詭計多端的漢人張斌。雙方在幾次交往中越走越近,理念也越來越接近,很有點狼碰上狐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