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蚍蜉 作品

第六百一十四章上君下臣

童三思將手裡的奏摺轉交給了小德子,神色看似風平浪靜的朝著自己的位置上返回過去。

  不知情的人全都以為童相身為並肩王的師兄與前輩的身份,並未將柳明志的那些話放進心裡去,而是一些熟知童相秉性的官員,心裡不由得一突。

  表面越是風平浪靜,背地裡就越是波濤洶湧啊。

  或許童相不會與並肩王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是以後朝堂之上想要和平共處基本上已經是奢望了。

  不少人默默的嘆了口氣,心裡頗為無奈。

  在他們的印象裡,並肩王是那種左右逢源,笑臉迎人,從來不輕易與人交惡的性格啊,今天為何忽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

  柳明志望著跪坐在不遠處的童三思,神色淡然至極,彷彿方才與童相有了口角的人不是自己一樣。

  一旁的李柏鴻臉色詭異的瞥了神色平靜的柳明志一眼,隱晦的給其豎了一個大拇指。

  柳明志還了李柏鴻一個淡漠的眼神,

  這貨也不是什麼好玩意。

  也是,好玩意誰敢舉兵謀反。

  李曄接過小德子呈交上來的奏摺,大殿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全都靜靜地等著李曄翻看奏摺。

  這個時候連一個小聲討論的聲音都沒有出現。

  柳明志與童相方才發生的事情令勤政殿中的氣氛相當詭異,詭異到在座的百官九成都如坐針氈,卻又不能離去。

  諾大的勤政殿中只剩李曄翻閱奏摺的聲音隱隱傳來,算是令百官有些枯寂的內心多了那麼一絲淡淡的慰藉。

  李曄神色端正的翻閱著手中的奏摺,一字一句的逐步分析。

  事關大龍一統天下的萬世基業,他可不敢粗心大意,生怕疏忽了什麼。

  奏摺上精細的陳述了北征籌謀的具體計劃,每一步都被童三思清楚的例舉了出來。

  並且在後面陳明瞭其中的利弊。

  最關鍵的一環便是如何應對兩國可能破釜沉舟的抵抗之舉。

  這就提到了先前童三思諫言的兵分兩路還是合兵一處。

  合兵一處雖然不如兵分兩路出兵迅捷,或許會延緩大龍一統天下的時間,確實最為穩妥的一種辦法。

  畢竟北出邊關攻入敵國境內作戰,變故太多,不得不仔細部署。

  尤其對於糧草的運輸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兵分兩路運輸糧草,其中的消耗遠比合兵一處的消耗多出數倍之多。

  加上大軍不太熟悉兩國境內的環境,作戰之時要面對的突發之事必須要防患於未然。

  雖然有並肩王柳明志數次孤軍深入金國後方境內作戰成功的先例,但是卻有一個極大的前提。

  騎兵。並肩王麾下的兵馬全都是騎兵。

  騎兵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來說都是來如風,去似電,以長途奔襲,快攻快退的突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