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41章 開水洗畫

    可以說,在九十年代之前,歐洲的古董修復,最基礎的溶劑,就是福爾馬林。

    這種做法,如果放在國內,那是絕對被嚴厲禁止——它會破壞古董的古韻即歷史痕跡。

    當然,萬事都不是絕對。

    從九十年代之後,國內某些文物修復中心,也開始使用福爾馬林。因為他們發現,從歐美迴流的古青銅器,普遍不容易產生二次腐蝕,這顯然與福爾馬林溶液清洗過,有密切關係。如何防止露在空氣中展覽的古青銅器被二次腐蝕,恰恰是國內古青銅器需要面臨的重大難題。

    於是,聰明的中國修復匠師,開始試驗新的福爾馬林用法,他們發現,採用福爾馬林“燻蒸”過的古青銅器、金屬器,甚至長纖維文物,質變期更長,更利於文物的保質。

    大約從新千年之後,國內很多文博館,開始採用“燻蒸法”來保養古青銅器——虎園博物館現如今已經使用這一手法。

    所以,在文物修復方面,或者說很多方面,不要偏執的認為,誰一定就比誰先進!都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和融合的過程。

    四樓有七八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吊牌,有“光譜儀實驗室”“溶劑調配室”“長纖維修復室”“金屬器修復室”等等。

    杜希德教授帶領盧燦進入的是“長纖維修復室”——所謂長纖維,就是“紙、帛、絲綢、皮、毛”等纖維製品。

    大開間,長方形,面積足有一百平米。中間放置著一張長條操作檯,長十多米,寬兩米,臺上鋪著防滑氈布。長臺的一側,堆積著數量不菲的紙匣、木匣、畫筒,還有一幅畫展開一小半,擱在氈布上,估計是杜希德教授還沒來得及處理。

    房間的一側,立著兩米高的桁架,上面也擺滿了各色古籍、字畫。另一側則是一座保險櫃,應該是價值比較高的文物存放點。

    “教授,看來,你的生意不錯啊!”看了眼房間中堆積的各種來自東方的藝術品,盧燦嘴角翹翹,笑容有些苦澀——一個不怎麼知名的劍橋大學修復室內,就有如此之多沒有被好好保護的中國藝術品......嘖嘖,全英倫,又該有多少中國文物?

    “這些藝術品中,有很多已經無可挽回!”杜希德教授搖搖頭,有些惋惜。

    盧燦走到長臺邊,信手翻開那幅半卷的字畫,這幅手卷,為紙本設色,設色清麗淡雅,筆法細緻入微,令人心曠神怡,落款為“七十二晚純痴老人”。

    是清代畫家陳卓的青綠山水手卷。

    陳卓,字中立,號晚純痴老人,擅長畫青綠山水,喜作青綠設色,兼工花鳥、人物。

    很不錯的一幅手卷,可惜,畫面上破了好幾個大洞,有蟲蛀鼠咬,也有人為疏忽造成的,不僅如此,整幅畫還有大面積的棕色的水漬痕,應該是有人不小心將咖啡潑在上面。

    真真可惜!不過,這幅畫,並非無可救藥。

    看到這幅畫,盧燦忽然想起一事......

    這也許是自己,或者說虎博的一次絕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