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031章 影視合作

 為什麼說重塑而不是籌建?

 事實上,印尼有自己的“國際電影節”。

 1955年,印尼成立“印度尼西亞國際電影展覽周”,舉辦過五屆,一度很有影響力,但由於時局、內政等因素,電影週中途停辦。

 到1973年,電影周更名為“印度尼西亞國際電影節”,並設立最高獎Citra獎。

 一開始,真的給獎金!

 大約五萬美元左右。已經很高了!

 要知道,後世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也才八萬美金!甯浩的《香火》拿到東京電影節大獎,獲得八萬美金,把他樂壞了,才有後來的《大鑽石》,哦,改名《瘋狂的石頭》。

 因此,每年一屆的印尼國際電影節,曾吸引不少第三世界電影參展。

 但是,在七十年代後半程到八十年代初,好萊塢、香江以及東洋影片,嚴重侵蝕印尼電影產業,以好萊塢為例,最高峰時,印尼每年進口兩百部好萊塢電影,致使印尼本土電影發展嚴重滯後。

 印尼電影協會自顧不暇,哪還有心情折騰電影節。

 於是,從1981年開始,印尼國際電影節取消獎金制。

 沒錢誰來?印尼國際電影節算是徹底沒落。

 所以,才有“重塑”一說。

 縱橫影業如何去重塑印尼國際電影節呢?

 方法很簡單,縱橫影業成立一家“印尼電影扶持基金”,每年給電影節捐贈一筆錢,讓電影節再度啟動獎金制。那幫窮獨立電影人,一定如同聞見血腥味的蒼蠅一樣,直撲上來!

 有關縱橫影業重金投資印尼影視行業的做法,在港島掀起軒然大波。

 影視圈很多著名製作人,當著媒體面直言,縱橫影業這是在資敵,在培養香江電影業的對手;還有人直接開罵盧燦忘了“民族之恨”,背祖忘典;很快,媒體下場,斥責之聲不絕於耳……

 縱橫傳媒集團作為項目直接操盤手,壓力巨大,差點解體。

 可誰又關注過,執行二十年之久的“華文禁錮政策”,悄然無息中,被縱橫傳媒的一系列合作,撕開一道巨大的裂隙。

 一直到多年以後,陳羽蓮在一次訪談中,終於憋不住吐苦水,將這次投資的始末全盤公開,才有媒體開始反思——好像確實從1986年下半年開始,香江的音像製品及文藝作品,進出印尼變得更容易,就連進出海關的盤查也變得寬鬆許多……

 回到當下。

 盧燦這次來雅加達要處理的事情很多。

 譬如簽署《巴厘島、松巴哇島、松巴島海峽海道清理協定》,就是一項重要工作。

 巴厘島、松巴哇島、松巴島,位於印尼的東南部,是印尼爪哇島和帝汶群島之間三個相對較大的島嶼,與西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布魯姆港,隔洋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