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439章 國產鑽石

 “戴比爾斯是一家值得北洋礦業學習的企業,尤其是在鑽石的出貨控制上,他們並不計較短時間內銷售上量,更注重價值的維繫。”這是盧燦短短半天之內第二次表示對戴比爾斯的讚賞,“現在,我們北洋礦業的攪局者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我們也要與他們一起,維繫這一市場平衡。”

 這句話,就是“英雄終成惡魔”的典範。

 在北洋礦業與鑽石生產商協會對峙時,鑽石供應同盟的角色是反抗者,現在,雙方達成協議之後,立即變成原有利益的維護者。

 餐桌上卻沒人對此提出疑議,這就是商業的本質。

 倒是楊樂正問了一句,“我們需要對鑽石供應同盟的內部供應量和鑽石生產,進行協調嗎?”

 這句話問得有些意思,供應量肯定需要協調,至於生產量……

 鑽石供應同盟一共九名創始會員,真正具備鑽石生產能力的,只有遠洋礦業和來自國內的珠寶玉石協會!沒錯,國內是出產鑽石的,而且產量不低。

 中國鑽石的總產量總儲量,大約都能排在全球鑽石生產國的第十位(2014年數據)。就盧燦所知,遼省瓦房店、魯省蒙陰、湘南沅水地區,都是中國著名的鑽石產區。

 為什麼中國產鑽石不出名?三個原因:

 其一,中國不是鑽石生產商協會成員,所生產鑽石不列入編號供應體系。

 因而,國產鑽石往往被消費市場視為“野鑽”!

 在戴比爾斯鑽石編碼當道的環境中,野鑽的生存,非常艱難!

 最合適的出貨手段,就是被幾大鑽石加工中心“代銷”——混合在南非鑽、俄鑽、澳鑽等中間,夾帶著賣出去。

 其二,儘管國內金伯利岩原生礦鑽石探明儲量不小,但是,出產的寶石級鑽石很低,僅有不到20%,剩餘的都是近寶石級別和工業級,後兩者的商業價值不大。

 而國際上其他一些鑽石產地,不僅產量多,且出產的寶石級鑽石更受關注。比如南非鑽石,南非並不是最大的鑽石出產地,但由於盛產大鑽,國際上諸多負有盛名的大鑽石都來自南非,因此“南非鑽”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甚至一些消費者認為只有南非才產鑽石。

 第三個原因嘛,國內的鑽石生產,幾乎被國營礦業公司壟斷,其中涉及很多利益……

 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正因為國內鑽石生產商,從不主動宣傳國產鑽石,也沒有國產鑽石飾品大牌推動市場,導致國產鑽石不為人知!

 為什麼不宣傳?呵呵……

 諸多因素造成國產鑽石,岌岌無名,不得不說是國產鑽石的悲哀。

 二三十年後如此,八十年代的國產鑽石,在國際上更沒有存在感。

 因此,當楊樂正問出這話時,餐桌上的人幾乎人人一愣。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這次鑽石供應同盟談判得來的結果,理所當然的屬於北洋礦業。

 盧燦卻意識到,自己疏忽大意。

 產量不高,品質一般,那也是鑽石產地,北洋礦業還真不能把這次談判得來的數額完全據為己有,否則,隱患會很大——也許十年內沒人追究,但十年二十年後肯定有人翻舊賬!